第114章(第2/5页)
[猛踹瘸子的好腿:教主,他点你!]
……
两个小时后,飞机稳稳降落在机场。
薛皎一行人随着人流,走下飞机,去取行李。
取行李的过程验证了薛珍之前的猜想,果然是先看行李箱外形辨认,然后再通过各自行李箱上贴的行李标签信息进行确认。
取到行李箱确认无误后,薛皎一行推着箱子去找北大接待人员和校车。
很好找很显眼,因为好几个高校的接待处都聚在同一片区域,只是拉上不同的横幅写明校名。
“北大!”薛青山第一眼就找到了北大的接待处,美滋滋道:“不愧是全国第一的大学,看看这位置选的,这就是你们年轻人常说的那个什么,那个c位吧。”
薛皎:……
硬要比较,隔壁的清华位置还更显眼一点呢。
其他还有人大、北航、北师、北理工等高校的接待处,都是有名气、有实力的名校。
以前薛皎要是能考上其中任意一所高校,薛青山都能高兴得不行,但现在,这些学校他已经都看不上了,一个眼神都没给,拖着行李箱就往北大的接待处跑。
接待处的志愿者一般是校、各院系学生会的学姐学长,对待学弟学妹以及新生家长都很客气热情,大方得体,彰显名校学子风范。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别的高校的接待处离得不远,尤其是清华,怎么着也得让头一回见面的学妹学弟们知道,选择北大,是他们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之后的流程都是薛皎提前了解过的那些,乘校车去学校,路上从车窗外观看京城的建筑、风土人情。
薛皎小时候,薛、顾两家一起来首都旅游过,家里的相册还有她和顾冬阳在长城上的合照,但那会儿太小了,印象不深,就记得冰糖葫芦还挺好吃的。
前段时间翻看旧照片的时候,薛青山还懊恼,早知道女儿能考上北大,当年就该带着孩子们去北大门口拍张照片,这回去再拍一张,放一块儿多有纪念意义。
薛皎是赶不上了,薛青山特意带上了相机,打定主意要给孙女照上几张。
也不光照北大的,其他好学校都照一照,回头看看哪一张用得上就用哪张。
国家发展太快,日新月异,薛皎五年没回家,宁远的变化都大得让她惊讶,更别说十多年没来过的首都。
不过作为京畿重地,再怎么变化,某些固有的格局不会动,一些建筑依旧保存得很好。
别的也就跟普通的大城市没什么区别了,高楼大厦、宽阔的车道,拥堵的车流。
校车直接开进了校园,临近校门时,薛青山和冯英都伸长了脖子往车窗外看,哪怕没来过北京,也从各个渠道看到过北京大学流传极广的那个校门照片。
如今,能亲眼目睹,两人多少有点儿期待。
可惜,没看到。
车里其他新生家长也好奇得很,议论纷纷,有懂行的家长就讲:“那是西门,不走车的呀,你们要是好奇,回头自己去看呀,我们家长是可以走的,参观的人来,要预约的。”
原来如此!
家长们恍然大悟,又油然而生一股得到特殊待遇的骄傲感。
“应该的,那是古建筑吧,不好走车。”
“这样管是对的,都来北大参观,校园成什么啦。”
家长们议论纷纷,校车已经开进校园,北大的校园非常漂亮,有不少古风建筑,现代建筑也颇具美感,校园环境也很好,虽然称不上一步一景,但也是处处皆景。
新生报到在邱德拔体育馆内,找到法学院的接待站,之后就是出示各种文件、材料、证件,薛皎都准备得很齐全,没有任何波折,顺利拿到了她的宿舍钥匙、校园卡等。
接待处附近有专门存放新生行李的地方,但现在时间还早,薛皎想先去宿舍看看,把她的行李放下,然后送爸妈去订好的酒店安置。
北大校园大得离谱,虽然有校园巴士,为了出行方便,薛皎还是决定买辆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具体情况到时候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