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昭齐瑶期(第3/5页)

可倘若从道统的角度来看的话,如今是百姓的年代,文艺作品也该反映的是百姓的娱乐爱好,如果不能完全融入百姓,其实机体将出身、兴趣、爱好都完全和时代需要错配的这些人,自发地排挤出去,也只是时间问题,不是这个事,就是那个事,站在时代的角度来说,区别不大,迟早总会发生。

该来的终于来了,也一定会来,不管有没有她参与,都是一样,没准叶瑶期的观察,还能降低不少六姐对沈家的疑虑和猜忌——如果真实并不太丑恶,那么真实总是好的,想象力的泛滥才最可怕。姨母的结局,说不定就因为叶瑶期的观察,而会更体面一些。

至少,叶瑶期本人是如此坚信的。因此,她不但没有心虚内疚,反而理直气壮,带有一种以功臣自居的自信从容,主动地关切起了沈曼君的情况来,“姨母那边……难道是风雨飘摇、败局已定了?她就没想过做一次还击吗?她如此消极,只怕……许多叔伯姨姐,也很着急失望吧?”

不说这几个同父母、同(外)祖父母辈的近亲,五服内外,出身吴江几姓的才女,加在一起都有数十人了。要说这些人都情愿接受失败,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如今市面上很多自发地为姨母辩解的文章,文笔雅驯、态度恳切而观点中肯的那些,很多都是她们的手笔,只是找了别的名字发出来而已。叶瑶期认为,倘若姨母度过了这个劫数,之后《买活周报》也会立刻更改制度,确保将来外人无法如此容易地抓到把柄。很显然,现在她的这些亲戚是已经学乖了。

不过,反击的意愿和手段,虽然激烈,却也需要有人来组织协调,从叶昭齐的表情来看,不但姨母沈曼君抵抗得很消极,符合叶瑶期‘姨母已不堪重负’的猜想,便是大姐昭齐,似乎也没有凝聚起反抗的意志,虽然经过极力的遮掩,但谈起此事时,她的表情也还是和家中这段时间的气氛一样,低迷颓丧,似乎对于未来已有了详细的猜测,只是还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

这都已经是注定的事,一直以来,自己骗自己,事发之后,又缠绵忧郁,拒绝接受,这是为了什么呢?

大概是因为叶瑶期并不多愁善感,她虽然也能理解家人软弱的根源,但却很难在情绪上和他们共鸣,只是,这话就算说出口,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双方都固执己见,只能不欢而散。

多年前,刺探过几次之后,她就从不和家里人争执,此时也只是轻轻地握住了叶昭齐的手,道,“大姐,别想多了,我们一家行得正,坐得直,又不曾违法乱纪,也是善尽职守,就算下野回家,难道还少了一口饭吃吗?再者,这也都是后话了,买地一向就事论事,就算姨妈下台了,也未必就一定牵连到你头上啊。”

这是完全装糊涂,直接把叶昭齐往败局已定的方向去引导了,也是叶瑶期的私心:要说后辈中,有谁最适合接过姨妈手里的大旗,来号召亲眷故交们组成攻防同盟,回击那些新一代的平民才女,那这人自然非昭齐莫属。

她的血缘、名气、职位,都是最优,可叶瑶期却是不愿叶昭齐再来趟这个浑水了,要不是最近使团组建,几乎所有报纸的重心都在羊城港,她甚至还希望叶昭齐回壕镜去呢,那里是《万国报纸》的大本营,也是相对远离纷争的所在。只要叶昭齐从前得势的时候,不曾排挤过《万国报纸》的那几个洋番主编,大家把关系好好地处过,那么,即便姨母沈曼君下台,也没人就说叶昭齐的位置也就一定坐不稳了。

“你这孩子……总是标新立异。”

她善意的急切,也被大姐完全领会,叶昭齐黯淡的面容上,浮现出了一丝微笑,她反握住妹妹的手,拍打了几下,“孤拐得厉害,且还护短,我看,除了舅父舅母,我们爹娘还有姐妹兄弟这家人,哪怕是对姨母,你也是面子情……你这是怕我被牵连,只想着先把我摘出去,可你不想想,事已至此,如果我们一家谁也没有出面,亲戚故交间,又会如何议论呢?”

“那就让她们议论好了!”

叶瑶期冲口而出道,“正好撕巴开了,大家生分了,如此才能各自安好。还不明白吗,姐,姨母的事情,是吉是凶,还不是六姐存乎一心?六姐不忌讳,别人说破天都没用。可六姐忌讳的,是姨母一人,还是我们这些看似分家,却比没有分家还更加亲密兴旺,淤积在一行一业内的乡党友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