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顾眉生二次就业(第2/3页)
再加上又会说些洋番话,去欧罗巴,似乎比去云贵道、两湖道的偏僻所在,更能发挥一些——换句话说,衙门也更缺在欧罗巴的人才,能把洋番话说得这么好,又有些经济才能的汉女,还愿意去那么远,肯定是更少的,也容易显出我来。”
顾眉生对自己的认识,显然是非常客观的,而且语气也相当冷静,她道,“我今年已经靠三十岁了,此时考吏目入仕,为时已晚,想要在四十五岁之前出头,首先要去边远地方,苦熬个十年,做出了成绩来,这才有望在四十五岁成为近海大县的主官。
如此,想要在年衰以前,把影响扩展到省道,也近乎是不可能的事。这年过三十之后,韶华便是飞逝,倘若想要再上一步,那就不能走寻常路,此去欧罗巴,虽说是个通译,但使团人少,而欧陆局势复杂,便是通译也可代言我买地的权威,倘在那变换的局势中,把握到机会,那么,一开始施政,挥洒的舞台就是欧陆各国。
这和我们华夏境内相比,起点便不可同日而语,况且还有一点好处——在华夏境内,同僚竞争的太多了,故而要从方方面面,来增加自己的长处,所有吏目,几乎都是按着模板,什么时候成亲生子,都有计较。按我等的年纪,我已经是晚了太多了。可若是从欧陆出身,那同僚极少,都是要大用的,在这些事情上,也就不讲究了。
我既然有意从政,那就总要设法扩大自己能影响的范围,可我又是不愿为了仕途而成亲的,既然如此,不论是从哪方面看来,这欧罗巴倒似乎是必去不可了!”
听说她有意从政,众女倒不惊讶,反而都是恍然点头:除非有意累积政绩,否则,还真想不到顾眉生兵行险招的理由。要说是想去游历,这她们也是不信的。邢沅忙道,“眉生姐,怎么忽然间改了志向?若想从政,昔年于买活大学时,便可先行积累了。
只是当时,你却以为仕途之道,又是辛苦,所受束缚也多,不过都是一些没有才华的人,安身立命的谋生之道而已,于我等来说,何须去耐这个烦呢?大可以挥洒才情,优游林下,也是一生——你这话也的确是这个道理,且看我等今日,过的是何等潇洒的生活,倘若入了仕途,又何能在此刻相聚赏月呢?案牍劳形,还不知道要怎么奔波呢!”
这的确是顾眉生曾经的见解,她在姐妹中一向受到尊敬,故而小姐妹中,除了吴香儿是有志向的人,因为看不惯买地出版市场的乱象,考了个对口的岗位,想着干上几年,功成身退之外,其余众女几乎都是走了文艺路线,也是名利双收。
而顾眉生这里,还另辟蹊径,经商去了,这会儿又说要走仕途,其志向的变化,倒也算是频繁了。她也往往自有一番道理,“昔年说的,也是昔年想的真心话,如今做的,也是如今真心欲做的事情。
便是如今,也并非是忽然更改了从前的性子,把那江山社稷,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了——而是我这些年来,走了天南海北,逐渐萌发了一种疑惑——其实也是香儿今日说起的《羊城消息》易主一事,一样的道理。
这世间百姓,总分了各色各样,百业有行会,百地有同乡,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迟或早总会聚在一起,就如同洋番,便是这般,哪怕再迟滞,如今人口越来越多,在事到临头之前,他们到底也反应过来,立刻为自己筹措了一间报纸,俾可为自己发声——也可想而知,在此事之后,洋番的豪商,也会把资助洋番学生往文科专业发展,列为一项必须的开销了。”
顾眉生似乎是自问,也似乎是在问众女,“我也一直在想,我们不问政事,悠游世间,是因为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不平之事,令我们有从政而改易的想法,这当然也是一种幸运,生在此刻,无有不平,可以任性而为,挥洒才情。但这种幸运会一直持续下去吗?我们是否也是那些没有觉悟之前的洋番,在旁人看来,其实未来危机四伏,只是自己犹然不觉,而是依旧沉浸在这羊城港的风月无边之中呢?”
“自然,我们是汉人,而且是汉女,要说洋人没有谁能在衙门内部,为他们的利益代言,对我们来说,只要是汉人女吏,和我们的利益似乎都是共同的。我们早已有了代表,似乎这是多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