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两年七熟(第2/5页)
“说是江北去年大水,冲毁了不少官道,而且,南下去江北的道路,已经被中原、山阴等地的灾民给占满了,沿路也不算太平,这条路不算太好走!”
村长吧嗒着空荡荡的烟斗,语气很沉重——烟草去年干脆就没有收成,原本前些年,关陕的烟草还以辛辣劲道闻名的,但这东西需要水,这几年关陕的天候已经不支持百姓栽培烟草了。“不过,到没有办法的时候,再难走也只能走了,现在要趁着人还不多,先到川蜀去!”
借着章伢子的话头,他开始分派了,“村里要先选人,挑出家里次子,没成家的,身强体壮的那些,都带上多多的口粮,翻山到川蜀去——川蜀这几年气候还过得去!他们说,那里有都江堰,现在三峡又疏浚了,雨下得再大也不怕的。到了川蜀之后,就赶紧先找田安顿下来,那里已经是买地了,种地不用给租子!”
但是,除了自己吃用和积攒备荒的粮食之外,余下的份额,也是不能轻易换钱的,迁徙的百姓必须明白,他们得拉拔拉拔老家的乡亲,有两重作用,第一,如果老家的天气还是不好,继续歉收,那要送回老家来,给那些老迈、体弱、年幼的乡亲们匀出一口。
不过,山路太难走了,这也是救命粮,份量不大,村子的指望是,让留在村里的这些劳力,把这些随着人员迁徙而空出的耕地都管上,就算收成再差,人少了,地都能种上,抠抠搜搜的也能维持生活吧。只要不是完全绝收,那么土地还是能养活人的,现在,村子要做的就是在彻底的窘迫发生之前,主动把人打发走,让土地变得没那么紧张。
倘若老家的天气没有继续恶化,还不需要他们翻山去送点救命粮的话,余下的粮食——也不能自己卖了,要留点儿支援老乡。到时候,商队的人会做主,把这些各村迁徙去川蜀的壮汉中,再挑出一些来,让他们去到遥远得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去彩云道修路!
去的人出人,没去的人就要出粮食,同时,还要再把一些粮食份额留出来,赠给日后逐渐迁徙过来的老乡。——这里的老乡,可不是只有一个村,一个镇的,而是整个关陇边界,凡是在商队的主持下迁徙的人,都算老乡!
如果说把口粮留给自己村里,那尽管路程再艰险,能带回去的再少,大家也还是情愿的,可要说分些给仅仅是同道的,听从商队安排一起迁徙的百姓,这就有点想不通了,还要再挑人去千里之外的地方修路——是,修完了以后,大家就能去风调雨顺的地方种地了,听起来是挺让人心动的,可川蜀难道不也能种地吗?为什么大家就不干脆都留在川蜀呢?
“你可知道,将来要通过这条路往外走的人有多少啊!川蜀本来人烟就繁盛,他们早就被买地占去了,这些年来百业兴旺,又没有遭过什么兵灾!”
村长的语气有些不耐烦了,“有多少田留给外人?几千人还好打发,你可知道这连年的大灾,牵连的省道有多少?甚至不仅仅是我们关陇,连草原都多得是放不了牧的鞑靼,人人都留在川蜀,人家能乐意?没得个大老爷撑腰,你能站住脚跟?你要靠大老爷照料着,你敢不听他的话,在这和我扯臊?大老爷管的是我们一村的人?他的商队去多少村子收羊毛?就可着你的前程去使劲,别人饿死不管呗?你的脸就这么大?!”
这话虽粗,但道理不糙,大家不说话了,渐渐地都低下头,嘴里喃喃地好像是在数针数,避开了村长灼灼的眼神,村长手叉着腰,扶着拐杖,把众人的面孔一个个看过来,冷冷地哼了一声,道,“劝你们都把不该有的心思收收!怎么?知道川蜀日子好过,就想着自己走了?实话告诉你们,这些年来,大家见过天南海北的商客也多了,都是来收羊毛的,你们也都算是见多识广了,我就问问,有多少客人是从关中直接入蜀的?!”
“没几个,是不是?你道为什么?不就是因为路难走吗!剑阁道年久失修,便是保宁道走起来也是艰难,运货不便,还有些道路,就在悬崖边上,一失足顷刻间尸骨无存!你知道这一路上什么路能走什么路不能走,什么时候转向?自个儿上路,怕就是孤魂野鬼,死在山里也不得人给你收尸!你带的那点粮食,落在旁人眼里,那是你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