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咸呛蟹好吃(第2/4页)
活河蟹这时候不当季,要吃海边来的咸呛蟹,海蟹是不分季节都十分肥嫩的,从甬城的海港上岸之后,直接把活蟹放入调了花椒白酒的盐水里,把蟹呛死,随后立刻送往市场,像是绍兴这里,水泥路通车之后,呛海蟹就可以吃得上了,一般再远个两三日,那么只好运蟹糊,更像是调味酱也更咸,防范变质。不过,再往内陆走,一般百姓也就没有食用海鲜的习惯了。
咸呛蟹送到绍兴来,路程不远可以不调得很咸,配合姜丝醋味道非常鲜美,庄掌柜一见就双眼放光食指大动,笑着连说牛均田有心,“我老家舟山的,来绍兴讨生活数十年,就想着这一口!”
对于另外三盘大黄鱼鲞、活剥河虾仁、烧鸭,他没有这样喜欢,当仁不让先拿了一个蟹盖来吃,牛均田在虾夷地住久了,对这些海鲜倒不看在眼里,他在虾夷地吃过土著送来卖的大螃蟹,蟹脚几乎有手臂长!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弄来的,当时贪图新鲜,花了一笔钱买下来,可大概是冬天吃海鲜这样寒性的东西,吃完就拉了肚子,上吐下泻的,之后对于螃蟹就没那样喜欢了。
因此,他只看着庄掌柜的大快朵颐,自己拿了一杯黄酒慢慢地呷——按道理,他不该饮酒的,就是买地这里有头脸的人,出门吃饭也都不饮酒,但绍兴这里本地人太多了,老风俗毕竟还有余痕,本地有点身份的人吃饭,不说多,一杯加饭酒慢慢地呷着,这是要有的,尤其是吃海鲜一定要配酒,他这是和线人吃饭,为了打成一片也不得不入乡随俗了。
这样四冷四热的小宴,还要再加上稍后收尾的一碗河鲜米粉,在私人餐叙中可以说非常体面了,如果菜量大一点,两百文是打不住的,小餐馆做生意灵活,按餐标、人数安排得非常妥帖,算下来一共一百九十文,还余了十文给他们加酒——不加酒那就换成餐后的新鲜果子。
至于米饭,那肯定是免费的,自从下南洋的人越来越多,南洋米越来越便宜,白米饭在江南都很不当一回事了!再不是从前那样的珍馐。不过,庄掌柜也不吃米饭,他光吃菜喝酒就足够饱了,他说自己好日子过多了,有消渴症的症候,医生叮嘱要多吃菜少吃饭。毕竟他从前就是开当铺的,从来过的都是好日子,买地崛起之后,物价越来越便宜,这不是一小心就吃出个富贵病来了?
也就是因为他是当铺老板,又在新园里坊做,才会被牛均田的前任陈帆结交为线人——当更士的线人,所得的报酬是很少的,加的分数也不多,稀罕这些的要么就是街上常见的孤儿小跑腿、小报童,要么就是和更士结交对工作有利的人。庄掌柜当属后者,这当铺毕竟和钱有关,经常还要和穷途末路的人打交道,他们也怕出事,多个更士朋友,铺子里若出事,有个人能上心,能帮着说句话,这就差很多了。
而他这个行当,其实很多时候就是非法行业的晴雨表,里坊的赌风如何,风月业是否又死灰复燃了,谁是私窠子,三不五时就把恩客送的首饰过来典当了去换新衣裳,谁家突然有了要用钱的大事……当铺掌柜的都是一清二楚,也会裁量着什么货能收什么货不能收,该向更士透露几分,才能维持着街坊的风气在一个相对安全的限度,又有生意做,又不至于惹来上头的关注,大家都绝了后路。
这样的线人,和更士的关系彼此间都拿捏着分寸,互相的猜度,说话不可能全都说出口的,大概也就是看在今日这顿好宴的份上,庄掌柜的嘴比之前要松,对牛均田说了几个人名,“……陈翠凤,这个是有手段的,谈了好些个‘朋友’,好酒量,行令无有不会的,又善言语,从前听说就是姑苏那里荤场面的酒先生,这几年在我们这里落脚后,开了个饭馆,三不五时就拿些香皂、布料的来当,说是货商抵的酒钱,还有些细巧的金银首饰,都说是‘朋友’送的。她那饭馆里,好些面貌娇俏的女伙计哩,平时差事也是轻省,就陪客人喝喝酒,游游湖什么的,上菜之类的自有男伙计去做,那些客商,手里都是豪阔,一掷千金,岂不胜过去工厂里蓬头垢面地做苦工?”
对于买地的百姓来说,票唱已经远不像是从前敏朝时那样,那样的公然,那样的毫无遮掩,和自己的生活如此接近了,甚至也可以说,老百姓基本没有途径去接触到伎女,这话不算是假,但要说风月业就此绝迹,这就太天真了。牛均田这些更士,对此是有深刻认识的。归根到底,这就是一门生意,从前这门生意大把人做,那是因为不做就实在活不下去,这样严苛的外部条件改变之后,的确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再做这样的买卖,可只要它有赚头,且有超过社会平均收入的赚头,那就始终会有人贪图着轻松和高收入来供应这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