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知识教改制与莺莺燕燕(第2/4页)
这些物资交给谁,在某一区域的话语权其实就等于是交到谁手里了。既然物资不能脱离衙门,那么,还不如让大祭司从衙门兼职,这样既能确保划拨资源,两边工作对接顺利,又能缓解知识教坐大的忧虑:在这些地区,知识教就是衙门的一张皮罢了,随时可以摘下,财政上甚至不必另设账本,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这不行,既然决定了要用起来,那就要相应的给待遇,给报酬,不能让人白干。”谢双瑶索性也就说了一部分自己的构思,“我的意思,是放开一道口子,允许知识教拥有一种教产——印刷厂,专印各种番族教材,允许少量印刷部分商业读物来获取利润。这些教材,地区祭司免费提一部分,往下发放,各村寨如果还想要更多,拿钱来买,其中的利润最后化为基层祭司的津贴,数量应该和乡村扫盲老师相当,或者略少一些也不要紧,这些祭司和扫盲老师不同,在传教中还是能获得很多额外好处的,就算直接到手得不多,他们也愿意做。”
“这就等于是把扫盲也外包出去了?”
庄素的声音略微加大了,眼睛圆睁,她有点儿吃惊,因为这就等于是把买活军一直攥在手心的教育权,在番族地区转移给了知识教。毫无疑问,这是个很大的动作,甚至目前她都说不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扫盲是很花钱的,这块外包出去,在财政上买活军会更有余裕一些,但是是否也会削弱了买活军从一开始就借由重重手段,落实到村寨的统治权?
“扫盲当然不能外包,只是最基本的语言关外包掉,学会拼音和算数,最基本的汉语之后,祭司还能教什么?剩下的教育还是要乡村扫盲老师去完成的,包括读报班什么的,还是要去做,还是要让田师傅、扫盲老师、商队,三方形成一个定期交错拉线的机制,确保一个月总有一半的时间,让村寨处于我们的视野之中。”
一般来说,这个‘视野中时间’能达标的话,也就差不多能确保整个村寨不会有太出格的事件发生了,买地如今比较良好的治安,就多亏了这个机制,谢双瑶当然不会自毁长城了。要不然的话,一个村子一个月也就一两个外地客人经过的话,怎么确保买活军极力打击的旧俗完全消失,不会死灰复燃?
一些恶性刑事案件就不说了,光是一个人口买卖,就必须是这么盯着才能禁绝,不然,日子好过了,一村的光棍汉想的就是娶媳妇,有了这个诉求,人贩子应运而生,跑去劫道绑媳妇回来,锁在屋子里,等生了孩子再放出来……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外人来看见了,哪个村民会跑进城告状?就是要时时刻刻都有人来,都有人在村子里随意走动甚至是住下,一有人敢于做这样胆大包天的事情,立刻揪出来严加处罚,才能让大家害怕,才能形成这种‘买媳妇触犯天条,谁都别干’的氛围。
买媳妇,只是这种观念冲突的一角而已,宗族余痕还深重着呢,就算经过了人口的这么几次大迁徙,只要不是时时刻刻的盯着,一不留神都能泛起残渣、死灰复燃起来。更不要说这些直接从奴隶社会甚至是原始社会跳跃到当今的番族了,光是一个禁绝血祭,都得费大力气,谢双瑶是要快点做事,不是要大甩手,她对知识教的定位不是番族地区的大管家,而是外包的扫盲公司,教材印刷就是给他们的报酬——这就得要酬赏张坚信了,这个清教徒的脑子的确好使,也启发了谢双瑶的灵感,是呀,虽然不给固定资产,但印刷厂为什么不给呢,知识教必然是最有动力做好小语种教材编纂的组织了,科学管理不就是把工作给最适合的人去做吗。
“知识教负责最初步的语言障碍和拼音、数字扫盲,疏导、润滑民俗摩擦,后续转交给我们衙门吗……如此倒是不错的设计,财政上也不用我们多花钱。”庄素明显松了一口气,表示了赞成,归根结底,所有的财务都是一个态度:只要不多出钱,不重做预算,你爱干嘛干嘛。
但是,组织人事有点不愿意了,庄素身边,马脸小吴有点挑刺的味道,“挑人的话,是算彻底转业出去了吗?二十三个大好前途的人才,本来都准备派上别的用场了,叫她们直接去搞教派,等于把前程一下框死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