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汉夷联手(第2/3页)

“要是都知道买活军的老爷这样好,我们早就下山去迎了——哪个好,还用说?县里的老爷们哪个肯和我们苦命人一起铲骨灰的?怕不是躲得远远的,怕沾了晦气!”

本地的土话,虽然不像是福建道那样,完全是另一种语言,和官话也有些虚无缥缈的相似,但说得快了,也着实是难懂,曹蛟龙强忍着皱眉的冲动,耐心听完了,便知道果然让兵丁们帮着收尸,立刻就赢得了百姓们的好感和信任。他现在既然立心要以民为本来经营自己的官途了,便也多让自己立足民生来考量很多事情——奇怪的是,一旦放开得失心,越是这样想,事情反而越来越好做了。

“日子都是过出来的,情分都是处出来的。”

这位年轻的主官爽朗地说,团团作揖,周围人连忙都跟着还礼,“路遥知马力,俺们买活军如何,乡亲且慢慢瞧吧!”

凡是听到这番表态的乡亲们,无不喝彩,甚至还有人跪下冲曹蛟龙磕头,口称恩公、大王的,鹤洲城的交接,就在这热烈的气氛下展开了。除了派人走山路联络村民、番族,提防他们被顽固地主利用,也团结他们一起把这些敌人连根拔起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买活军的三板斧:修路、开班、种田,这会儿都要一一地布置下去。

正值春耕,种田要紧,这一季的水稻是来不及都换上高产稻种了,两湖道这里,买活军的农业适应性研究并没有完全展开,第一季庄稼还是要以本地习惯为主,到第二季、第三季,才会开始逐渐推广高产稻,此时种植心得差不多也出来了。不过,间种的大豆、土豆,还是可以铺开,尤其对山民来说,红薯、土豆、玉米的意义是很大的,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口粮困难的问题,把吃不饱变成吃不好——吃不好,可以慢慢去解决,吃不饱可是会死人的。

因为春耕在即,修路只能略微押后了,但开班却不能拖延,立刻就要把摊子铺开——这就只能麻烦兵士们了,语言不通,则许多政策根本谈不上落地,因此语言班是不能有一天延宕的。此外,曹蛟龙还有想法要开义诊,这也同样是收拢人心的好手段,不过,如今医生依然是供不应求,义诊什么时候开,就要看他何时能申请下医务人员以及最重要的医疗物资支援了。

虽说是军队主官,还不是主政一方的县官,这些麻烦事揽过来做,苦吃了,但功却未必是他的,可一旦放下得失心,其实曹蛟龙心中也没有多少不愿了,仗又不得打,还得给军队找点细碎功劳,这些事做了也不算白出兵一场,报告也有东西可写。至于说政治前途,这个自从他决定支持张道平出手,配合知识教、洞人一起拿下鹤洲城后,曹蛟龙也就暂不去想这些了。

日以继夜地忙了几宿,鹤洲城的局面暂时稳定下来了,至少百姓们的衣食住行重新迈上了新的正轨,买活军的物资也运进了城内,大量的白米,顿时进一步稳住了民心,曹蛟龙见诸事都有了新气象,这才组织审讯战俘:主张抵抗的张家人,不必多说,直接列为罪首掉了脑袋,同伙一律处死,连送到矿山挖煤的机会都不给。

这也是上头定的规矩,虽然或许苦役到死,比立刻处死要更划算,对犯人也是最长久的折磨,但在惩前毖后的效果上,肯定还是直接杀头最好,而且,送去挖煤,多少都还有被释放的希望,而在战场上敢于如此顽强地抵抗买活军,甚至因此手上染了不少人鲜血的敌人,军队绝不会给他们融入买活军的机会,这也是战前就确定下来的方针——投降的可以活,死战到底的,买活军也尊重他们,而对敌人最好的尊重,就是送他们去死。

至于县衙那边的抵抗张家派,同时也是投降派呢,虽然他们也一样上山拉壮丁,但却得到了宽待,因为活下来的人很聪明,把拉壮丁的事情推到了死去的县令身上,且县衙的官吏的确是主张对买投降的,只是没有能力把沿江州县的普遍态度贯彻下去而已:先奉圣旨,把牵扯到大逆案的人家,敲骨吸髓,榨出的钱财递解给京城人马,算是全了对旧朝的恩义,接着再因为州县空虚,无力抵抗买活军,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开门揖盗,只要平时官声不是很差,没有压榨鱼肉百姓的习惯,那么,洗一把脸,就可以接着做买活军的顺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