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白面包!白面包!(下)(第3/4页)
受到这些知识的吸引,哪怕是洋番商人们,不管从何处来,是否和买活军有过仇恨——红毛番和弗朗机人都和买活军有过军事摩擦,但商人们的看法是不同的,西洋人的家国情怀实在是相当的弱,这主要是因为西洋的领地实在是太多了,人们的忠诚只给予自己的领主,领主的领主和他们关系实在并不太大。
而且,商人们认为,如果想要使用买活军那里流出的好东西,就得跟着承认他们的神明,这在华夏之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信仰跟着政治立场走,表达的实际上是人们的中心需求,而商人们最核心的需求就是买活军那里贵重的好货,如果崇拜贤人可以略微提高政审分,他们会在下一刻开始跟着吟诵祷词:“贤人的晓谕,若你的家中有妇女,让她们学习拼音与数学,把她们从果阿、巴达维亚、吕宋送到壕镜来学习贤人的智慧……”
如此一来,贤人崇拜再也不局限于壕镜一地了,或许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商船还来不及运送妇女过来,但贤人崇拜的布道词,已从壕镜传播到了南方的满剌甲,北方长崎、天港……
汤师傅在京城差点没气出个好歹来,他主动走动关系,在《国朝旬报》上发表了反对假造神迹的文章,但没有引起一丝水花,国朝旬报在南方的影响力非常的微弱,而买活周报在北方的影响力却不比在老家弱上多少。于是敬爱的教士只能给莫祈平写信,要求他给买活周报投稿,或者至少把他随信寄来的文章刊登上去。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买活军的报纸从来不刊登宗教的教义,他们只是热衷于规范宗教的行动而已。对于三个玛丽亚,报纸上只是报道了驴子修女受到衙门表彰的事迹,版面很小,东方贤人的传说,他们并不赞成也并不反对,而是保持耐人寻味的沉默。
虽然莫祈平也看过《迷信、恐惧》,但仔细想想,买活军从来没有在公开的买活周报上发表这样的说法,那篇文章发在《吏目参考》上,所以,莫祈平认为官方的态度是微妙而又举棋不定的,给自己留下了足够回旋的余地。因此,他就更加妒忌朱立安和驴子修女了——保禄的选择是明智的,他的确该走,要不然,现在他就在修臭水沟啦,或者早已死在了登陆沙滩上,但是,莫祈平就不同了。
如果他留下来的话,还有马丽雅什么事儿吗?那个讨厌的女人,她以为自己把轻视藏得很好,但莫祈平心底清楚得很,这女人是个狡猾而又自负聪明的野心家,她最大的遗憾,大概就是自己怎么没有出生在贵族家庭,怎么不是个男人,她心底可有一股傲气呢,当她低眉顺眼地说着‘是,教士’时,她心里肯定在想着,‘一群蠢猪,如果我是你,我能做得比你好上一万倍’。
莫祈平不反感野心,但他深知自己也是被马丽雅轻视的其中一员,对驴子女人他当然也喜欢不起来,更让人讨厌的是,虽然他略施小计,成功的在船沉之前逃了出去(当时他心里有一瞬间在想,‘现在谁才是更聪明的那个,马丽雅’),但是,谁能想得到,留在壕镜的驴子修女运气竟这样好,一下就抓住了机会,爬到了比他更高的社会地位上?
他现在还只是个通译,但将来马丽雅很可能是管理华夏洋番的官员之一……莫祈平的优势(博学、语言、出色的宗教学知识),马丽雅现在已几乎都有,没有的宗教学知识似乎已不再重要,可马丽雅的优势(女人,医学技术,机遇)——却是他很难拥有的。这叫莫祈平可怎么不失落呢?
他听着两个黑大汉热烈地讨论着朱立安和马丽雅,讨论着东方贤人带来的训示,并且还因此夸耀起了自己的考试成绩,讨论着逼迫自己学习的痛苦能和哪个级别的酷刑比较——答案是比冰水浴更痛苦,但是弱于沾了盐水的长鞭抽打,黑人对酷刑是很有体会的——自己怏怏地用面包擦着盘底的菜汁,浓郁微甜的番茄酱滋润了面包瓤,稍微安抚了他的空虚。莫祈平起身说,“忠诚,再给我两条面包,打包两份菜汤带走——我要把家乡的风味带给我的华夏朋友。”
即便这不是什么值钱的馈赠,但分食家乡的美味,代表的是浓厚的情谊,也代表了家乡的体面。乌忠诚打住了话头,连忙从面包架上精挑细选了两个品相完美的面包,又打包了两大碗番茄汤,这种汤冷了也很好吃,它本来就是一道冷食。“给,汤算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