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从来未有的新戏(上)(第3/4页)

两个瓦罐放到篮子里,卓珂月拿着豆浆筒回来了,两个人打道回府,张宗子把瓦罐往餐桌上一搁,回头又去找郝君书瓷瓶——两人早饭钱这样是各五文,若是在杜姆姆的摊子上要加辣椒酱,额外还要再多一文一碗,给的份量还不如自家挖的,想搁多少搁多少,张宗子自从做采风使以来,日子越过越实惠,一二百两银子,从前压根不看在眼里,现在虽仍大方,但却也是一文钱的账也要算个清楚才舒服。

两个年轻人都能吃一点辣,那红油倒在粉上,拿筷子一拌,白生生的粉立刻染成了深褐色,又泛了一点辣椒酱的红,猪油的香气完全散发出来,那一小块猪油全化完了,化作粉身上油润润的反光,还有窜入鼻中的异香,深褐色的榨菜碎夹着剪成一段一段,红红白白的荷包蛋,两个人二话不说,都先夹起一大筷子,塞进嘴里,只觉得在嘴里一晃便滑进喉咙里,如此连吃了两筷子,方才有闲心来品鉴味道,卓珂月道,“买活军处的米,口味不太好,米粉的滋味倒是差不多。”

张宗子笑道,“凡是打了粉来做米粉、土豆粉、红薯粉的粮食,品质都不用太好,你没吃过土豆粉,那也好吃的,我在鸡笼岛时吃过几次,白生生的,又软又滑,偏偏很有嚼劲,久煮不烂,和这个比又是不同的风味了。”

“宗子,你现在是满嘴都谈生产,谈农事,再和从前不一样了。”卓珂月也笑了起来,不无打趣地说道,“你这是‘买’化得厉害。”

“我还嫌你‘买’化的速度不够哩!”张宗子便瞪大眼,有些着急地分辩了起来,他虽然晒黑了,但睁着圆眼时还是有些天真的样子。“我们写的新戏,总觉得味儿不对,唉!这戏的框架立意若打不好,恐怕是不能让六姐满意,又要被沈家人给比下去了——若是他们后发先至,我们之江人的面子往哪里搁呢?”

这说的是报社沈编辑一家亲眷,张宗子在鸡笼岛接受了谢六姐‘写一些适合活死人的新戏’这个任务之后,便写信把卓珂月找来了,但因为他之前一直在鸡笼岛,不便构思,回到云县一看,沈编辑家人来了一大队,帮她赚足了政审分不说,他们竟也自发成立了一个戏曲社,正在埋头写新戏呢!

虽然并非官方示意,起步也比张宗子、卓珂月要晚,但胜在人多,而且他们也有通天的门路——又还有女娘在写,这肯定是投合六姐胃口的,而且速度还快,张宗子上次去刺探沈编辑,沈编辑说起,大概已经是快完稿了,正在找戏班子。而这就让张、卓组合在进度上大为落后了,怎能让他们不着急呢?

吴江沈家、叶家,都是世代书香的名门,在戏曲上名声更盛,说到写戏,张宗子和卓珂月在名声上真不占什么优势。卓珂月虽然也是仁和卓氏的名门,但卓家在他以前,也没有什么有名的戏曲大家。而沈编辑之父便是吴江戏曲宗主,论江湖地位岂是一般人能比?张宗子这里,只占了一个优势,那就是他本人身处周报‘体制’内,有采风使这个职务在,素材的来源是要比沈家更广泛,不过也因为素材太多,光是故事框架就卡了一个多月,迟迟未能定稿。

一开始,卓珂月想的是写一个常见的战乱重逢的本子,认为这在买活军处是非常有市场的,应当能受到百姓们的欢迎,因为此地的确饱经战乱,却被张宗子否决:“这里上次遭兵灾都是二十年前了,买活军出兵动静一向不大,而且也不掳掠百姓,哪来的战乱?再说,因战乱而分离,军队岂不是成了奸恶?有你这样的吗,受六姐的吩咐写戏,把她的兵写成奸角?”

啊……卓珂月在买活军这里毕竟时日尚短,很多事上思维方式还是转变不过来,闻言也是一阵尴尬,又矫枉过正,提出不如改编《我在买活军做水兵》,张宗子也不同意:“这个对舞台要求高,六姐希望能找那种田间地头也能演的,就社戏那种,不需要太多的行头,而且剧情要让村里人也感兴趣,村里人又没当过水兵。”

卓珂月倒觉得村人即便没当过兵,对水兵的生活也一定是好奇的,不过对道具的限制,的确让水兵戏受了影响,本来的框架这就又废了,如此已经浪费了好几个故事。现在新故事只确定了人物身份,要是个农妇出身的女娘,又高又壮,到底是什么样的职业,有什么样的故事,都还没想好,更还有一点明显的劣势,那便是卓珂月在音律上虽有天分,但并不自信能和沈君庸这样的韵律大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