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4/5页)
她打算在除夕这日送给谢行之一个香囊,就像他送的玉佩一样,谢行之随时都能把香囊系在腰间。
转眼到了除夕这日。
一家人吃罢团年饭,天色暗了下来。
魏佳茹拿了一捧仙女棒,高高兴兴牵着月吟去了院子里放烟火,“表妹,咱们先去放烟火,等晚些时候热闹起来,咱们就去街上玩。”
仙女棒被点燃,暗淡的夜色中燃起绚烂夺目的烟火。
月吟手里拿着仙女棒,笑意盈盈。
不久,玉盏从院子外面进来,在月吟耳边低语,“姑娘,谢世子在府外等您。”
谢行之来了。
月吟唇角微扬,剩下的仙女棒也没放了。
匆匆和魏佳茹告别,月吟回了浅云居,把绣好的兰花香囊拿上,去了府外找谢行之。
大红灯笼高高悬在屋檐上,一片喜庆。
月吟系了件红色披风,发髻簪了支珊瑚红发钗和鎏金步摇,半挽的青丝被丝带束于身后,一张小巧婉丽的巴掌脸格外清新动人。
夜色下,一身黑色狐裘披风谢行之站在府门前的榕树下,见月吟的身影出现,笑着迎了过去。
明是才五日不见,谢行之忽觉隔了五载,甚是想念。
月吟站在谢行之面前,抬头看着他,“行之哥哥久等了。”
两人单独相处时,月吟已经习惯这样唤谢行之。
谢行之摇头,看着眼前的姑娘,眼底流出温润的笑意,“阿吟今日真好看。”
月吟抿唇,下意识摸了摸发髻,有些不好意思。
她换了个话题,说道:“行之哥哥,我们去街上逛逛吧。”
谢行之看了眼远处的车夫,示意车夫驾马车过来。
马车两檐挂了小灯笼,车窗贴着喜庆的剪纸。
谢行之牵了月吟上马车,离开宣平侯府,往繁华的街上去。
长街上车水马龙,处处张灯结彩,箫鼓沸腾,火树银花,灿如白昼,鞭炮声混杂着喧嚣的人声,整个街市灯火辉煌,宛如天宫星市。
舞龙舞狮,杂戏吐火,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
马车在街口停下,谢行之牵着月吟下了马车。
京城的繁华在除夕之夜达到顶峰,明灯错落间,车马粼粼。
写福字的摊位旁边聚了人群,人们在红纸上写下福字,而后在纸背后面蘸上浆糊,贴在摊位后面的百福高板上,寓意年头年尾福气多多。
月吟一下马车就看见长街上的写福摊,眼前一亮,抬头看向谢行之,提议道:“行之哥哥,那有写福字的,我们过去看看。”
谢行之自然地牵过月吟的手,和她去了写福摊。
长长的摊位上有笔墨和红纸,他们去的时候摊位前都有人在写福字,便等了片刻,才等到有空余的毛笔。
月吟问守摊位的男子要了两张小方红纸,给了谢行之一张,“行之哥哥也写。”
谢行之接回,说道:“阿吟先写。”
长摊上悬挂着张宣纸,上面拓印数十种不同书法的福字,百姓们可根据上面拓印的福字仿写,也可自己提写。
月吟则选择的是后者,她低头,提笔在红纸上写下福字。
字迹娟秀清丽,一如她整个人一样。
月吟满意,把毛笔递给谢行之,笑意盈盈道:“该行之哥哥了。”
谢行之接过,笔杆处尚有她握过的余温。他不自觉弯了弯唇,握住她的方才握过之处,在红纸上写下福字。
一气呵成,豪放不羁。
两人挪步去到百福板旁边,此时百福板上已经贴了许多百姓们提写的福字,密密麻麻贴排在板上,满目都是福字。
月吟拿着写好的福字,站在原处,一时间不知道该贴在哪里。
倏地,月吟眼前一亮,对福板上那处高高的空白处有了主意。但那地方太高,她够不到。
月吟拉了拉谢行之衣袖,给他指了指,声音软了几分,“行之哥哥,那处太高,我够不到。”
谢行之笑了笑,从月吟将手上的福纸过来,抬手落在福板上的一处,“这处如何?”
月吟道:“往右边一点。”
谢行之按她说的,往右边挪了挪,看了看月吟,在她点头之下,才把福纸贴在福板上,此后将他写的福字贴在月吟那张旁边。
月吟抬头看向福板,两种不同风格的字迹合在一起,在这福板上仿佛是最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