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耕读传家(第3/3页)

云成和孟圆菱小两口回来了大半个月,也该回府城了,孟圆菱惦记着秋记六陈的生意,云成要继续去清风书院读书,争取明年院试先考中秀才,三年后的乡试下场一试。

杜云瑟考中解元后,云成也深受激励,杜云瑟并未藏私,在科举一途上能指点云成的全指点了,让云成能少走许多弯路。

一个家族能考出一位举人,往往就能有第二个、第三个,前面有人引路,后面的便能容易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世家大族子弟多有功名,平民子弟却科举艰难。不是因为平民比世家愚笨,而是平民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太少,无从得知那些考中的人才知道的珍贵经验。

千万人过独木桥,一朝得中便鲤跃龙门的科举,可从不是只有明面上的四书五经。

秋华年等人出发那天,杜家村村民们全来相送,清福镇上的孟家人也来送孟圆菱,秋华年终于再次看见了孟武栋。

孟武栋和父母兄嫂站在一起,但几人之间互动很少,似乎有什么问题。

秋华年看向孟圆菱,孟圆菱耷拉着圆圆的大眼睛摇了摇头。

金三提前去县里车局租的马车来了,依旧是秋华年和杜云瑟一辆,九九和春生一辆,孟圆菱和云成一辆,行李拉了两辆。

来时带的行李一件件搬上马车,金婆子锁好各处门锁,把一串钥匙交到秋华年手中。

秋华年几人冲乡亲们挥手告别,车夫得到号令,扬起马鞭,一匹匹驽马小跑起来,马蹄下溅起干燥的灰尘,像擦不开的黄雾。

马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在空旷的田野小路上疾驰,消失在村人们眼中。

总有人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人生的底色是一次次相遇与别离。

……

一行人一路上依旧是该赶路时赶路,该休息时休息,以舒服为第一要义,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说说笑笑,旅途也不无聊了。

趁晚上住店休息时,秋华年好奇地和孟圆菱问孟武栋的事情。

“我只是有点好奇,要是不好说就算了。”

孟圆菱鼓着腮帮子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圆圆的大眼睛扑闪,像只贪吃的小松鼠。

“告诉华哥儿你没什么啦,反正你那日也见过沈赛姑娘了。”

“真和沈赛姑娘有关?你二哥是不是看上人家姑娘了?”

孟圆菱点头,“但我爹娘不太乐意,我二哥也不愿意低头,一直待在县城里不回家。”

“我看沈赛姑娘身体健康,麻利能干,没什么不好的啊?”

孟圆菱压低声音,“我娘跟我说她专门托人打听了,沈赛的母亲在隔壁县时一连死了两任丈夫,嫁到漳县又死了一个,沈赛自己曾经定过亲,结果没过门未婚夫就病死了……隔壁县的人都说她们母女俩是天生的丧门星。”

“……”

孟圆菱小声嘀咕,“我觉得这也怪不得沈赛姑娘和她娘,出了这么多事,沈赛姑娘还能开起食肆来,多厉害呀。”

“但我爹娘觉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毕竟这事实在玄乎,要真的有什么说法,把我们全家也克死了怎么办……”

“武栋哥知道这些吗?”

“他知道,但他就是认准了沈赛姑娘,还说不如索性分家,给他在族谱上单独开一支,这样真克也只克死他一个,气得我爹娘直接拿扫帚把他打出家门了。”

“反正现在事情还僵着,我爹娘不松口,我二哥也不回家,唉!”

秋华年拿起一块茯苓糕,塞进孟圆菱叹气的嘴里,孟圆菱呜呜两声,咕叽咕叽地嚼了起来。

这是孟家的家里事,孟武栋意志坚定,但孟家二老的担忧也情有可原,秋华年和孟圆菱已经离开漳县了,鞭长莫及,只能看最后的结果究竟是谁说服了谁。

孟圆菱吃完宵夜,拍了拍自己有点鼓起来的小肚子,打算回房间让云成揉揉。

当然,还赶路呢,只能是揉揉。

作者有话说:

注1:本联据传为苏轼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