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4页)
“还可以一家海鲜铺①。”叶璃凑过去也跟着瞎出主意。
叶家大姑想了又想,倒沉吟:“不知可否开一家针线铺子,兼营缝纫裁衣?”
“针线铺?”叶家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大姑居然有这志向。
叶大福觉察到家人诧异,不好意思笑笑:“我从前被关在家里足不出户,只能绣花做衣裳解闷。”
她说着说着从包袱里翻出自己做的衣裳给家人看。
宓凤娘看了几眼,不由得赞叹:“这配色巧、花色也看着好。”轻薄如纱的外裳如雾如幻,厚重的皮草边上镶了花边一下轻巧不少,每件衣裳都依照着布料本身的特性加工,毫不违和。
又拿去给书房里苦读的金哥儿看,也得了叶家穿搭权威的认可:“便是在街面上也是时兴花样。”
叶盏虽看不懂大宋风潮,不过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也觉这几件衣裳好看。原来大姑的才能在服装设计上,怪不得金哥儿也有这方面才能,说不定是祖传的。
“我们因着自家开酒楼的缘故将路想窄了,尽想了一堆小食店、海鲜铺。”银哥儿摸摸脑壳。
既如此,家人便帮叶家大姑开起了这家针线铺子。如今叶家人开铺子很有一套经验:寻空店铺、找房主租赁,布置、开业,样样都熟练,过了正月十五就将铺子开了起来。
除此之外叶家就没什么事,叶盏将赚钱的事暂时放了下来,跟着家人四处逛街玩乐。
城中张灯结彩,开封府做了灯山,上面造了假瀑布。还有草龙绵延,上面放了上万盏灯,直蔓延到宣德楼,前搭了乐棚,还有诸多彩纸糊的人物百戏,热热闹闹,听说元宵节官家还会在宣德楼与民同乐。
汴京百姓正月里玩闹不止,灯会从初七一直到正月十九,自皇家到庶民都在庆祝,十六日晚上开封府尹还会在西朵楼下当众宣读本年犯人罪证,算是当众以儆效尤。
叶家人一起看了吞铁剑,打赏了倒吃冷淘的艺人,买了萧管等物。
宓凤娘在旧书摊上买了一本厚厚的律法书籍,面对叶家人疑惑的目光,她很坦然:“做官媒当然要通晓各种律法。”
虽然她一看书就犯困,但也该努力看书,否则到时候怎么做好官媒?
玉姐儿在摊上淘换了一块南诏国出产的黑白条纹大理石桌屏,打算送给爱好奇石的闵穆;叶璃买了各色面具,力图做到传说里记载的头戴朱雀足履玄武,左挟青龙右挟白虎,叶盏在卖五代史的商人那里买了几本书②打算送给大哥。
说起大哥就奇怪,昼夜里待在书房不出来,过年也不例外,姐妹几个去偷看,却发现大哥真的是在捧着书看,并没有任何异常。
叶盏摇摇头,索性不去想。
过了几天陆续有小娘子们从乡下回来了,各个面露喜色,她们可算是回来了。
家里疼爱的自然是过了个好年,爹不疼娘不爱的第一次在自家感受到了“座上宾”的感觉,随着她们带来的银钱肉粮,家里人待她们格外客气尊崇。
就算跟家里兄妹发生纠纷,往日里肯定要挨打的,此时大人却会呵斥那些兄妹“不懂事!”;家里早起唯一的鸡蛋原本是弟弟的,如今也跑到了女孩子碗里。
小娘子们先是飘飘然,可待了几天就看明白了:这些短暂的示好不过是为了让她们掏出更多银钱。在她们不愿意将银钱交出来父母自然也变了脸,鸡蛋不翼而飞,呵斥白眼不断,更有甚者对女儿拳脚相向。
在故乡的寒冬里,小娘子们想起了汴京城,想起了总是和气待人的老板娘,想起那座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酒楼,原本那里是他乡,此刻却变成了真正的故乡。
因此不少小娘子只在家里待了三五日就撒谎“酒楼要开门哩”,赶紧坐了牛车回城。
回到城里后顿时各个如释重负,拉着叶盏问“如今才能自立女户?”,她们想好了,以后也像沈娥、蓬蕊那样自己过自己日子,别提多自在了。
叶盏帮小娘子们一一解答困惑,便带着她们专心准备十五开门时做元宵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