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3页)
干净利落是因只有饭盒,饭盒内米饭上浇了汤汁,不多不少,正好在表面一层,不至于汤汁太多,却能让饭菜滋味更加浓郁。
价钱则是她在定价时认真做了调研,像小鸡炖榛蘑这样的贵价菜就用了十五文钱,红烧肉用八文钱,肉臊瓜条则只要两文钱,还有一些便宜的素菜盖浇饭。
确保穷人吃得起、富人吃着香、中等阶层吃着满足。
城里有大量的劳工阶层,原本大家中午不会来叶家食肆用餐,毕竟那个价钱也不太低,充其量是过节或是家人庆祝才会来叶家食肆。
也如今有了盖浇饭,寻常百姓也能吃得起。平日里干活到中午都要买一口饭菜吃,价钱跟买叶家便宜的那种差不多。
而且叶家的盖浇饭肉量用得多,低价菜里头的酱料用得多,口感更咸,更适合劳工阶层使用:他们出了一天汗,正要补充盐分呢。
套餐里除了花钱购买的菜和米饭外,还会额外赠送一个素炒青菜、和一份汤。青菜虽然素,却摘洗得干干净净,炒制得锅气十足。
汤里则材质丰富,有瓜片、有萝卜片,丝瓜尖,各种时令蔬菜不一定,但汤底却必然都是加了油水的。
有时是猪骨汤,有时候是羊油汤,有时候是蛋花汤,有时候是杂鱼碎,虽然被稀释得很严重,但还是能品到一点荤腥味,对于穷人来说就算是开荤了。运气好的话,里头还能喝到一两点肉丝或是鱼块,就算是意外之喜。
除去这些人,还有一部分人大批量采购去,是要做“社饭”。
叶盏想做该叫法的灵感就来源于如今秋社时候老百姓吃的社饭,因此食客们毫不费力就把盖浇饭理解成了社饭。
秋社□□近,家家都有吃社饭的习俗,便是家里没有田,但是谁家祖上不是农民呢?家家都保留了这份习俗。
若是家里在乡下有田地的,自然更要吃社饭,这是祈求田地丰收、品尝一秋收获的好机会。
非但自家吃,还要给自家的佃农们分送。若是家里节俭些的,这饭菜就由自家的女眷做了饭菜拎到田间地头分赠佃农——所以有些疼女儿的人家就不大愿意要女儿嫁进殷实地主家,那是嫁过去做女仆呢,这是题外话。
若是家里豪奢些的,便由家里后厨做。
可是看到叶家食肆的盖浇饭,管事们也心动了:“这么物美价廉,不就可以从外面买吗?”
再打听核算一下价钱,比自己做的便宜——这是因为叶家批量采购原料更有优势。因此管事们纷纷向自家主子禀告。
“叶家食肆?”主家是吃过或听过叶家食肆的蛋糕甜品的,印象不错,免不了要叫人从街上买一份叶家盖浇饭尝尝。
吃完后被味道折服,问清楚了比自家做划算,而且从外面食肆买来的,听到佃农耳朵里也比地主家自己做更体面。正好犒劳辛劳一年的佃农,便点点头。
这一操作,除了负责采买蔬菜无法借机捞油水的管事不高兴其余人都高兴:管事因为会办事得到主家夸奖、后厨因为免除了一个大活计而高兴、主家因为省钱而高兴、佃农们因为外面买的体面而高兴,可谓是皆大欢喜。
因此叶家食肆的盖浇饭从推出这一刻起,就以近乎恐怖的速度席卷了全程。
宓凤娘这段时间接了店里的账,每日里算账都能吓一跳,第二天即使有前一天的经验,还是照样会吓一跳。
玉姐儿开玩笑笑话娘大惊小怪:“先前我们的踏青礼盒、蛋糕哪样推出不是大赚一笔,娘又何必奇怪。”
“那不一样啊。”宓凤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先前是一单一单卖,可现在客人一买就买走十盒以上。多起来几十盒上百盒都有。”
这是因着劳工阶层们互相都认识,吃饭时一个带一个,因此一下就能卖走一批。再者就是给自己佃农买,当然是几十上百盒的买。
“等过了秋社,自然就没了几十盒的大生意。”叶盏给宓凤娘打预防针,“所以娘放宽心,我们这钱也就赚一次。说不定过段时间城里有人跟风,照样会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