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失血过多是要死人的!(第3/5页)

时修不吃那酒,笑着看他一眼,“我看周大人多虑了,只要为官能行得正坐得端,何愁不能全身而退?”

“你到底是年轻啊,不是我倚老卖老,我看小姚大人是说起话来是有些瞻前不顾后。咱们做官的,说是身许社稷,还不是身不由己,有时候怎么行,如何坐,是由不得你的。”说着,他自饮了一杯,顺手把沾湿的胡子捋一捋,“小姚大人日后就能懂我的话了。”

时修笑而不语,站起身走到亭边,向山下遥望,渺渺看见有一长河如蛇,蜿蜒在翠微之间。他抬手朝那处指去,“周大人您瞧,那一带可是芙蓉庄的田地?看那颜色,想必今年又是丰收之年,京城有几位大人家的粮库,又要充实了。”

周大人并不起身,只歪着身子瞅了一眼,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些粮食说是谁家的,谁家又真能吃尽?其实算到头,多半还不是落在百姓的嘴里。”

时修回过头笑笑,“说到这个,我倒想起先时衙门购买姜家粮食赈济灾民之事,如果我没算错的话,这里面好像有笔糊涂账没算清。”

“噢?”周大人不看他,又呷了口酒,面色如常,不见紧张,“小姚大人请指教。”

“姜家出粮,价格的确是比行市便宜许多,若是由朝廷出粮赈灾,核算起粮食和运输的本钱来,的确不如买姜家的粮食划算。可是,前些日子我走到粮库去把那些粮食查看了一番,如账上所说,糙米精米都有,可却都是些陈米,若按陈米的价钱算,买姜家的粮食可就不划算了。”

所谓赈灾,其实不过是姜家伙同周大人吃朝廷的差价,横竖姜家开着米行,时有陈米,与其贱卖给百姓,不如巧立名目卖给朝廷,吃这一笔,虽不大赚,一次下来,也有上千小利。

不过千把银子在姜家这样的人家,根本不算什么,大概是送周大人个人情,让他做笔无本稳赚的买卖。

周大人仗着所赚不多,也是不慌不乱,只故作一惊,“唷,看来是那米行的田掌柜捣鬼,竟敢拿旧年的陈米来糊弄官府,回头我倒要好好和他算算,幸亏这回的银子还没结给他们。”说着,望着时修一笑,“不过我们这些小差池和朝中那些大纰漏相较,又算得了什么?我倒要劝小姚大人一句,在官场上,千万别小题大做,眼下不过出了条人命,睁只眼闭只眼混过去算了,真要追查下去,扯出大文章,你未必兜得住。”

时修见他直言,便也直言,“您所谓的大文章,是不是指那些田地的主人?”

周大人顺着他的手望去,又是那片青山绿水,“小姚大人既然知道,何必多事?那些田地当年虽为姜家所买,可现今已不是姜家的了,姜家和我,包括你,在上头那些人眼中,不过是算盘上的一颗珠子,怎么拨,拨得几响,都不由你我。我和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别看姜家那么风光有钱,风光是别人赏的,钱,也多半是替别人赚的。你看姜家出了那么大的事,怎么姜老爷还顾着山西那头的事不回来,你当是他没良心啊?那是因为在上头那些人眼里,赚钱的事比姜家的家事要紧!”

一番掏心掏肺的话说完,时修却不理会,反问:“姜老爷一定还在山西?”

周大人眼光一动,忙着笑,“谁知道呢,嘶——大约是在回程的船上了吧。”

“是么?”时修打鼻梢里哼出缕气,把手指在石桌上轮着敲响,忽地攒眉一笑,“那我们就等着他。”说着起身,“不过我可不想在这半山上吹着风等,恕不奉陪了周大人。”

周大人也不强留,睐目看着他潇洒走出亭外,渐渐他走远了,他不得不把眼睛眯起来看,手一下一下地往下慢慢捋着胡子,便有一丝诡谲的笑意从嘴角挂起来。

傍晚时修归至家中,只见他娘与红药四巧玢儿四人守着大桌子菜,问西屏与臧志和,顾儿抬着眉毛瘪嘴道:“快别提了,你六姨真是投错了胎,当初就该投身个男人当官的。”说着一笑,“要是她做了官,真别说,你爹肯定最喜欢她。”

“说什么呢,到底六姨上哪去了?”

四巧道:“跟着臧班头到衙门里去了。”

时修便转身向外走,“你们吃吧,别等了,我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