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3页)

“嗯,这些你自个儿安排。还有,之前科举取士的人官职都下来没有?”徽音问起。

以前这些外面的事情她都很有分寸的不问,问多了怕李澄忌惮,但现在她们夫妻已经是内外相通,这些事情都没有任何好忌惮的。

李澄笑道:“你放心,我让人拿手本专门呈给你的。”

自然,对于这些自带资源的世家大族子弟,李澄也有自己的安排,他见到崔二郎时,就说了这个打算:“直卿(崔二郎表字)落榜之后,意欲如何啊?”

虽然李澄是他表兄弟,但崔二郎哪里敢放肆,他正身道:“晚生一直在家苦读,准备来年科考。”

李澄听了含笑点头:“《秦誓》曰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此话一出,崔二郎眼神一亮,这话是说看到贤才而不举荐,举荐了不能重用,这是轻慢,这明显就是说要重用他崔二郎啊。

“一切但凭王爷吩咐。”崔二郎道。

李澄笑道:“此次科举一共中的五十人中,有二十人留在我身边,还有三十人要去各州府任正职。据我所知,太仓县已经有县令,正缺一个县丞,不知直卿嫌弃否?”

崔二郎想了想,那太仓正隶属吴郡,是一等富庶之地,哪里不好,因此赶紧起身谢过。

李澄又吩咐道:“我让你去,一来是看重你的才能,二来也是想看看你的才干到底如何?若是可行,不必科考,我自当重用你。”

当副手最磨炼心性,事情做好了,功劳可能被上面的县令抢了,事情做不好可能会被背锅。然而一般做事的人,几乎都是二把手。

他看重才学,但也更看重个人能力。

似崔二郎这样的世家子弟,官场和平日行事都耳濡目染长辈见识,若能锤炼起来,必定也是人才。

如今崔二郎所在的冀州早已归了李澄,见李澄几乎说了心底话,立马踌躇满志。

同样还有缪夫人的儿子,这位是考的武举,也没考过,但他是真的可惜,正好第五十一名。前五十名,不是安排在进各大刺史麾下,就是各军中,这些人早就被安排走了。故而李澄安排缪小郎去冀州的河间府去做司法参军。

这样的世家子弟官位并不高,崔二郎任县丞,正八品,司法参军正九品,他们都有家族自带幕僚。

缪夫人本来觉得儿子太过可惜,如今去河间府任职,连忙来府上感谢:“阿弥陀佛,这孩子被授了官职,我这心里可算是放心了。”

“是啊,王爷也说缪小郎君实在是可惜了,因此在得知河间府有缺,赶紧派他过去。这冀州是个新州,九大郡里,河间府也算是极好的,让小郎好好干,能出成绩。”徽音道。

如今以前那些旧部,全部都不能要了,新人要有新气象,李澄喜欢用年轻人,不爱用那些世故圆滑的老人。

缪夫人笑道:“是,这也多亏了您,要不然怎么记得咱们小郎啊。”

“千万别这么说,这也是小郎自个儿有本事。”徽音道。

又说崔二郎得了官职之后,心情也不郁闷,人也恢复了昔日的神采,这崔月环虽然嫌弃官职低微了一些,但是崔二郎倒是比他妹妹知晓。

这没做过官的人,听到八品九品都以芝麻小官呼之,可真正轮到自己做官了,说真的,有官做都不错了。如今不再是门阀士族为大的时代了,士族与寒门并举,士族若是没有出息,一样不过几代就萧索了。

正如没赚过钱的人,觉得一个月一吊钱算少,可真正去赚钱,一个月赚几百文都不容易。

故而,崔二郎道:“我又没中,难不成还得封个刺史给我不成?”

“妹妹我也不是这个意思,咱们崔家毕竟和王爷的关系不同。”崔月环也是想着两重的亲戚,还便宜外面的人不成。

崔二郎道:“先前姑母过世,父亲又不能过来为王爷作主,王爷是靠自己才有今日的。我不像大哥那样才名在外,如此能在太仓任职,已经是看在这层关系上了。太仓是曾经吴国屯粮建仓的地方,如此要冲让你哥哥我去任职,我实在是高兴不已。”

崔月环这才恍然:“原来如此。”

“你也小心口舌,以前在家你年纪小,后来又嫁给冀州昭节侯的儿子,地位高有人奉承。可这里是淮阴王妃的地盘,说错了一个字,让人家记恨,你就小心吃不了兜着走。别以为自己说话隐蔽,殊不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崔二郎叮咛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