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第二十七朵雪花(二十三)(第3/5页)
什么干海带啊干虾啊熏鱼啊之类的,来时一千五百斤都装不满的卡车,现在已经是满满当当,连同从前进大队收的那些干货,也全都脱手了。
在丹山市卖不出价的菌子,被玲珑在长河市转出了五倍价,而她又用这些钱,和在岳经理那收到的尾款置办了这么一大车海货,那钱花的如流水一般,看在纪斌眼里都害怕,万一要砸手里怎么办?
就不能老老实实本本分分把卖淀粉肠跟猪肉肠的钱带回大队吗?收海货这事儿,赵立冬同志跟大队商量过吗?
纪斌满脑子都是这些问题,她最担心的是,就算这些海货带回去,确保能卖掉吗?虽然收的价格很低,可丹山市没有吃海货的习惯,供销社也不一定会要,这要是卖不出去……
想想都让人害怕。
然而让纪斌吃惊的是,之后她们也没有回山省,而是绕道来了方省——赵立冬同志她公车私用,在返程途中居然回家啦!
玲珑不用猜都知道纪斌在想什么,这人下乡太早,年纪轻轻胆子太小,但总体来说,还算有潜力,接受能力强,现在是还不怎么成器,但也不是完全无可救药。
谁说她要把这一车货带回山省卖了?
真当她是做慈善的,一心为大队,自己不要任何好处?
这一左一右来回倒腾,能落到玲珑手里的钱可比等大队发工资多多了,而且她没有私吞公款,只是钱生钱,给自己赚点辛苦费罢了。
破卡车性能差,路况也差,纪斌哇哇吐,难不成玲珑就很舒服?
没有好处她干嘛要干?
海货在山省不一定打得开销路,但在方省没问题,赵立冬打小在方省长大,方省人很喜欢吃海鲜,平时做菜都会洒一小把虾米进去提鲜,可方省没有海,所以吃的海货都要从邻省运,不管供销社还是百货大楼都卖挺贵。
纪斌更没想到,玲珑根本没打算去供销社找机会,她盯上的是方省的黑市。
只要钱,不要票,价格比方省市价低,玲珑对本地很熟,就在纪斌单独看着车心里七上八下时,玲珑已经找到了能一口全吃的大买主,她为人也爽快,在对方压价的基础上又给了折扣,还约定以后有货再合作。
算算账,这一出一进,光是玲珑自己的利润就有一千二。
她点着钱,随意抽了两张拍给纪斌。
纪斌的手疯狂哆嗦。
她下乡八年,自己勤奋干活赚工分,还把纪安仪寄来的钱也都存起来,满打满算也不到三百,但就这么跟了一趟车,就分了两百!
“你敢不要,我就拔了你的舌头,免得你多说话。”
纪斌被威胁的差点哭出声,天呢,这是封口费,要她做共犯呢!
她潜意识里还是认为这是不对的,但这些天下来,纪斌又不是个榆木脑袋,她也会思考,安于现状就是对的吗?
没有做过坏事的老师们只因为这个职业便受尽歧视,其中有许多人不堪受辱因此自杀,农民们吃不饱穿不暖手头有钱也花不出去,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样是错误的呢?
赵立冬同志没有杀人放火,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这么一大笔钱。山省省城的人们吃到了淀粉肠猪肉肠,海省的人们买到了菌子干菜,喜方省人则品尝到了喜欢的海货——在这个过程中,赵立冬同志没有损害任何集体或个人的利益,甚至于皆大欢喜,但她这种行为,被称为“投机倒把”,如果真被追究起来是很严重的。
如果说纪斌在这趟旅途中学到了什么,那首要的就是她不再以个人想法来定性玲珑的行为是对是错,二十三年来受到外界影响形成的观念,她自己就在慢慢撕开,去探索和思考了。
周惠自打收到了小女儿的来信后整个人都有了劲儿,这天她正在家里糊火柴盒,突然听见外头传来大车的声音,周惠没怎么在意,筒子楼离汽水厂跟机械厂都近,日常进出货常常有车经过,不奇怪。
“妈!妈!”
这个声音倒是怪熟悉的,挺像她家冬冬。
“妈妈!”
唉,越听越像,这个月的钱票跟东西刚寄去的,也不知那孩子收到没有。
“周女士!周惠女士!周惠同志!”
周惠猛地抬起头,好像不是错觉,这就是她家冬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