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满唐华彩(第4/8页)

“好。”

场面登时安静下来,人们都想听听那个一向只喜欢议论国事的顾先生能写出怎样的诗来。

此时已是黄昏,姚汝能转头看去,不知何时夕阳已在门外铺了一层金辉。

他自然而然地吟出那诗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寥寥几句勾勒出了秋日黄昏的气氛,这是一首藏而不露,颇具韵味的诗,不少人很快领悟到了那荣华富贵过眼烟云的沧桑感。

再联想到顾先生昔日的文章中对世家大族的态度,便能感受到世家衰败的时代变迁。

崔洞若有所思。

他如今虽是巨富,却曾亲眼见证了整个家族的分崩离析,而除了崔家,这些年因变法而衰败的高门世家不胜枚举。

身处洪流之中,他尤其能感受到那大势所趋非个人所能抗衡。

“旧时王谢堂前燕啊。”崔洞感慨道,自怜身世。

那边,三岁的刘禹锡抬起头来。

他听得众人都在念这首诗,忍不住张开嘴也参与了进来。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这是好几年前就有的儿歌,白居易也会唱,忍不住跟着哼哼唧唧地唱了两句。

崔洞听了歌声,脑中忽然泛起一个想法。

那位神秘的顾炎武文章风格其实总让他觉得熟悉,且还会作诗。

“顾先生莫非用的是化名,他文章诗赋与陛下……”

因太过激动,崔洞没忍住便直接问了出来。

话到一半,他意识到不对,立即住嘴。

但人们已经听到了,且早有人像他这般有所察觉,遂全都滞愣住了。

论诗文造诣,恐怕当今天子才是大唐第一人。只是天子久不作诗,没想到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今日的文会中来。

李白缺席的遗憾这才得以弥补,文人墨客们方觉不虚此行。

文会这便到了结束之时,七岁小儿赋诗成佳话,再加上疑似天子化名的顾先生千里寄诗述世事变迁,也只是为当今大唐的文华璀璨再添一缕光彩而已。

忽然,有人问道:“姚公,你拿了两张稿子,还有一张是什么?”

正要散场往抱月楼用饭的人们于是停下脚步,以期待的目光看向姚汝能。

“还有诗吗?”

“是什么诗?姚公快念来!”

姚汝能只好摆摆手,道:“这不是诗,棠戊先生往蔽社投稿的一份菜谱。”

“《新思报》竟还刊菜谱,往日却未见到。”

“往后便有了,朝廷鼓励种新作物,但这些果蔬如何吃、如何能好吃,其中大有文章。棠戊先生可谓是这方面的第一人,今日我不仅带了菜谱,还请崔公备了食材,稍后的宴上,诸君都能吃到。”

“好!好诗好酒配好菜,我等今日有口福了。”

“……”

长江浩瀚,夕阳在波浪上点缀出点点黄金,分外壮丽。

一叶扁舟随波逐流。

李白散着长发,立于舟上饮酒,任风吹动他的长袍。他已有三分醉态,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不远处的江面上,不时能看到白鱀跃出,仿佛是他的朋友一般。

“太白先生!”

后方忽有一艘小船驶来,船上有人高喊不已,打扰了李白的兴致。

“太白先生,天色已晚,文会也结束了,阿郎邀你到抱月楼赴宴。”

“不去,不去。”

李白带着醉意摆手,悠悠然道:“我宁与白鱀共逐月。”

“可今夜的宴上有棠戊先生的新菜。”

“哦?棠戊?可是在报上那位杂家棠戊?”

李白来了兴趣,这才肯让对方把船撑过来。

他自然也看报纸,知道有个化名“棠戊”之人时不时会投些文章,各类都有,有时谈论如何让鸡生出更多的蛋,有时研究如何把鸡蛋作出螃蟹的味道,有时也会说些离经叛道的荒唐言论。

李白却觉得这人十分有见地,且挥洒自如,不拘一格,是他愿意结交的人。

“棠戊先生虽没来,但寄了菜谱,有好几样新菜,香辣干锅、沸腾鱼片、红烧土豆……”

“走!”

李白潇洒地一拂衣袖,径直答应了前往赴宴。

待到了抱月楼,众人听闻他来,皆感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