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宰相班子(第3/5页)
另外,他派李栖筠、岑参、裴谞等年轻出色的官员往河北充各州营田使,并派人接回李泌。李泌是策略的制定者,他希望他挑选的官员们能够很好地贯彻河北的军屯策略。
如此一来,就在两个月内,薛白监国之后的宰相班子就凑齐了。
韦见素、颜真卿、杜有邻、李岘、李泌。其中,韦见素迁侍中,称左相,颜真卿任中书令,称右相。
这一系列的任命,看似中立派拿了两个相位,收获最大。可薛白也觉得自己赢了,得了许多贤相。
若抛开杜有邻不看,皆是当世之名臣……
***
天气渐热,这日,杜五郎难得入宫来见薛白。
旁人都说他不争气,至今还只是大理评事这样的小官。可若不看他的人脉,只说他的年龄、资历,其实已经是很上进了。
宣政殿的偏殿里,杜五郎一进来就径直坐在地上,四仰八叉的模样,大概是来过此地的最松弛的一人了。
他也不管薛白忙或不忙,自顾自地说着话。
“没想到,我也成了相门子弟。早些年,若只看我阿爷那副模样,谁能想到?”
“你阿爷能当好这个宰相。”薛白道。
虽然,满朝都在说五个宰相里杜有邻是唯一的庸人,能做的也许只是附和颜真卿,维护薛白的利益,但薛白其实对他寄予厚望。
毕竟杜有邻并不是只有一人,而是有杜媗、杜妗姐妹在背后支持,也许还算上杜五郎。而杜家姐妹掌握着薛白在民间的势力,不容小觑。
另外,杜有邻行事谨慎,如履薄冰,很少犯错。
“好吧。”杜五郎却对自己阿爷没有太大的信心,道:“只要人们少把我和别的相门子弟对比就好。”
近来,总有声音说杜有邻最平庸,其儿子在诸个相门子弟之中也最平庸,让杜五郎颇为无奈。
“找你来,便是给你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
“我还真不太想要。”杜五郎叹道:“又要我做事了?”
他为薛白做过不少事,还往往都是大事,可惜也都是薛白的私事,没什么明面上的功劳。当然,他也不在乎这些,只是懒。
“崔祐甫建议裁撤梨园伶人,我却觉得裁撤了未免可惜,且这些人大多不通人情世故,到时难寻到门路,或饿死街头,或遭人欺凌。”
薛白说话慢也只有杜五郎敢打断他,道:“我知道,你与梨园还是感情很深的。”
“你知道的倒多。”
“嘿嘿。”
“我有意让梨园、教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这些搞歌舞文艺的,不擅长经商之道,此事便交由你。”
杜五郎想了想,却是叹息了一声,道:“想以前,每次万岁千秋节的表演,多彰大唐气象啊,这情形以后就看不到了吗?”
薛白近来只想着提倡俭朴,千万百计地削减用度,此时听这言论却是新鲜,不由瞥了他一眼。
杜五郎道:“我当然知道声色犬马不好,我是说那些表演,舞马衔杯,尽显煌煌盛世……多可惜啊。”
“国穷,民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薛白说着,转过话锋,道:“盛世气象,必然还会再有的。”
“好。”
杜五郎竟想顺着说一句“这也是我辈入仕所求”,但他也有自知之明,马上就把这话咽了回去。
“你既可惜那些表演,把差事办好吧。”
说着,薛白抛过几份文书,其中还有一封告身。杜五郎见自己升官了,先是拿起那告身一看,却是让他兼任太乐丞。
太乐丞这个官职,王维与薛白都当过。可梨园、教坊若自主经营,其实与太常寺没多大关系,给杜五郎兼个官职,无非是多些这方面的背景罢了。
“这官好,清闲。”杜五郎道,“不如再把我的大理评事给罢了,我实在不适合把人送到牢里,我……”
他还想聊闲话,薛白已挥挥手,道:“时间到了,退下去。”
“哈,你我还算时间。”
杜五郎实在无语,起身告退。
一走出偏殿,他那松弛随意的态度就收了起来,挺起腰板,肃穆神态,与所有正襟危坐的官员们别无二致,可谓是泯然于众人,或比众人显得略没精神一些。
宦官则进入宣政殿把案上的沙漏翻了一下,引下一个官员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