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互帮互助(第4/6页)

说到这里,章仇兼琼脸上有了激荡之色,终于显出一方节帅的气魄来。

“拿下安戎城之后,吐蕃立即反攻,他们兵围城池,断了城中水源。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是五月十八日被围的,一直到了十月十九日,天气凝寒,吐蕃才不得不撤军。最难熬的那段日子,我们不停地挖地,终于找到了泉眼,是上天眷顾,才让我们活了下来。”

薛白道:“我信章仇公所言。”

“唉,我也是一时激愤,此事不必宣扬。”章仇兼琼又有些后悔说多了,朝天上一行礼,道:“是圣人授以奇计,又庇护将士,才能有此奇功。”

薛白问道:“那,南诏也是章仇公招抚的?”

章仇兼琼拍了拍膝盖,点了点头。

因这才是他在剑南节度使任上的得意之举。

“拿下安戎城,我接替了张宥为益州长史、兼剑南节度使。但我没有趁胜攻打吐蕃,而是请奏圣人,允吐蕃朝奉。”

“为何?”

“安戎城以东的白狗部,屡受吐蕃征兵困扰,早已不堪重负,深盼能与大唐安宁相处。其酋长苏唐封亲自到奉州与我会面,痛陈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且当时,我认为该先平定南诏。”

说到这里,章仇兼琼随手沾了茶汤,在案上画了大概的地图,薛白便走上前看。

“薛郎看,拿下安戎城,我便阻断了吐蕃通往六诏的路。于是,我驱使南诏打败了吐蕃在洱海的兵力,之后,再控制了滇东……”

看南诏的地形,有一个很明显之处,就是洱海、滇池。

洱海在西、滇池在东,南诏统一了这两片地域,后来阁罗凤才有了立国的基业。

薛白遂问道:“章仇公当时没看出来,阁罗凤的自立之心?”

“看出来了。”

章仇兼琼道:“当时的云南王还是阁罗凤的阿爷,最初,南诏不过是六诏之一,面对大唐时诚惶诚恐。统一六诏、控制了滇东之后,南诏便日益骄大,有了脱离大唐自立的心思。所以,若说是张虔陀逼反了阁罗凤,我不信……可惜他未能控制住南诏啊。”

薛白问道:“既如此,章仇公为何还要扶持南诏?”

“欲使蛮死之地王化,岂是一朝一夕事?”章仇兼琼叹惜了一声,“我为了加强对南诏的控制,在滇池修了一条步头路,并筑城驻兵,然后,此举引发了当地群蛮的恐慌,他们杀筑城使者,起兵背叛大唐,我只好命南诏出兵平叛。你想,朝廷是控制一个已驯服的南诏王容易,还是直接控制群蛮容易?阁罗凤有自立之心,换成旁人就没有了吗?关键在于,得让他对大唐有所敬畏,可惜,南诏之事上,朝廷操之过急了啊。”

“章仇公认为,南诏之乱在于操之过急?”

“我之所以敬重读书人,便是懂得朝廷吞并南诏容易,王化南诏难,这件事上,书比刀更有用。”

说到这里,章仇兼琼闭上眼,道:“说了这么多,我也累了,薛郎过几日再来吧,我把我在剑南节度使任上的心得整理给你,有些人脉,也引见给你。”

“章仇公知道我要去南诏?”

“薛郎在长安声名鹊起,但只在长安,是成不了真正的栋梁的。”

薛白不便再打扰,遂起身,可想了想,有一个颇重要的问题还是得问,遂道:“最后一件事,但不知鲜于仲通能耐如何?”

章仇兼琼道:“他曾在我麾下,才干有,可惜近年来愈发在意前途,疏于兵戎之事久矣。”

***

宣阳坊,杨宅。

裴柔身穿华丽的绵缎,转到大堂,果然见杨国忠回来了,惊喜万分,上前牵住他的手,道:“阿郎,妾身好想你。”

“疯了吗?”

杨国忠不知妻子为何如此突兀地发疯,挣开手,不耐烦道:“莫烦我,是我给你的钱财少了不成?”

裴柔道:“妾身许久未见你了嘛。”

“因为我们的宅院太大了,比右相府都大。”杨国忠抬手一指,又道:“但你看看,我有心思理你吗?”

裴柔转头看去,只见站在堂中的是一排美人,国色天香。奇怪的是,杨国忠往日喜欢丰腴的,今日这些却是一个个都清丽脱俗,且眼神像是会说话一般,皆显得十分聪慧。

她蛮不高兴地“哼”了一声,扭过腰肢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