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掩盖的真相(第3/4页)
薛白分明只是一句客气话,倒不知怎就成了哄人了。
“你方才首先提到的人,是昭应县令李锡?他怎么了?”
“你还管,换药吧。”
“他真是这般说的?”
“是呢,首先问的就是贵妃的处境。”
是夜,杨玉环听了谢阿蛮的回禀,隐隐有些感慨。
自从刺杀以后,圣人匆匆来看了她一眼,之后忙于国政,她甚至连为薛白请功的机会都没找到。但圣人对她的专宠似乎还在,愈发倚重杨家,且赏赐不断。
杨家兄弟们眼下只顾着前途,一心为圣人查妖贼,倒没想到,只有那义弟敏锐察觉到了细微的变化。
“难为他是个有心的。”杨玉环道:“你去告诉他,不必急于一时,须等事情过去了,我再给他提官。”
“喏。”
“还有,递了话之后,你也别再去看他。”
谢阿蛮一愣,低下头,嘟囔道:“为何?”
“这时节,安份些总没错的。”
说罢,杨玉环担心薛白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起身踱了几步,最后招过谢阿蛮到近前,小声道:“我问过高将军了,这案子牵扯得太大了,已经攀咬出了很多人……”
七月十五日。
距七夕行刺的大案,已过了七日。
薛白看着已经愈合的伤口,继续将它裹上,却得知杨国忠来看他了。
杨国忠能来,想来无非是两个原因,若非薛白要升官了,就是他遇到麻烦了。
“阿兄事忙,今日如何得空来看我?”
“自然是关心你的伤势,看,为兄带了上好的丹参,你最喜欢的礼物。”
“让阿兄见笑了。”
薛白目光看去,发现杨国忠面露难色,遂问道:“可是……案情牵扯太大了,阿兄把握不住了?”
杨国忠确实是冲此事而来的,但没想到薛白这般直接,遂点了点头。
他也不知从何说起,想了想,先说了两人一起审讯的刘化。
“开元十三年,怀州连着大旱了三年,刘定高借助天灾,聚众造反,攻洛阳。刘化当年七岁,被人收养了,据查证,他养父还有一个儿子,很可能就是冒名进入羽林军的执戟郎‘李缩’,那他养父可能姓李。开元二十六年,应该是他养父死了,河东军中多了一个李缩,同年,刘化到了长安,先是在南曲为奴,后净身入宫,此时他二十岁,若说这场叛乱是这兄弟二人蓄谋策划的,本也说得过去。”
问题就出在这里,杨国忠一开始就没想大事化小。
到现在,他只好皱起了眉,叹道:“但,刘化、李缩能做到这一步,背后必然有幕后指使。”
“为何?”薛白道:“叛乱策划得并不高明,应该说,非常不高明,不像是有厉害的幕后指使。”
“不,两个草民做不到。”杨国忠道:“必然有幕后指使。”
“阿兄怀疑谁?”
“阿白觉得呢?”
若让薛白猜,即使刘化背后有人帮忙,也只能是小官,不超过五品。因为五品以上有朝议资格,就会提醒刘化,那种小弩是刺杀不了圣人的。
但按照杨国忠的思路猜……肯定是王鉷。
因为攀咬不到李林甫,那就先攀咬王鉷。正好,王准也牵扯到了此案。
“莫非是王鉷?”
“对!阿白也这般觉得?”杨国忠当即激动起来,“我查来查去,觉得王鉷嫌疑最大。法海是王准举荐的,也一直在鸡坊为典引,怎可能与王准无关?必是王鉷!”
“有证据吗?”
“我本想找证据,结果一查之下,案子越查越大了。”杨国忠有些苦恼,“你也知道,我为圣人办事,不玩那些虚的,都是实实在在办案。”
“是。”
“根据达奚抚的招供,我们拿下了昭应县令李锡。”
“我为谋昭应尉一职,托人与李锡打过交道,要紧吗?”
“你这点小事。”杨国忠沉吟着,缓缓道:“李锡说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之后他捱不住刑罚,自认知道幕后指使是谁,但要面圣才肯说。”
“圣人答应召见他了?”
“是。”
杨忠国担忧不已,如此一来,李锡要指证谁,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且看圣人信不信吧。”
“圣人能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