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2/4页)

怕允禵钻牛角尖,胤禛重重提醒他,“你在上书房学了那么多,皇阿玛和那些阁老们花费大量的心力栽培你,你就忍心辜负了皇阿玛的慈父心肠,浪费你这身本事吗?”

允禵叫胤禛这话说的眼泪直往下掉,他抱着脑袋哭得不能自已。

“皇兄你不懂,如果我还有起复之日,额娘的心结永远都解除不了。”

他咬咬牙,甚至将太后和他自己遇到高僧的事儿都说了,低着头浑身萧索。

“我现在才慢慢察觉,那高僧说的该是四哥你,是我先前没能参透。”

“额娘强求了‘祯’字给我,成了她心头解不开的结,唯有远离朝堂,与世隔绝,额娘才有清明的机会啊!”

允禵这番话,把胤禛都给说得不知该说什么了,心里的荒谬之感越来越重。

额娘就因为一个只知道读音的‘贞’字,觉得他抢了老十四的前程?

他的名字是皇阿玛起的,‘胤祯’这名字是太后求来的,她到底是如何在信天命的同时,又偏生出人定胜天的野望呢?

他难道不是她十月怀胎生出来的吗?

见胤禛浑身越来越冷,康熙淡淡扫他一眼,终于理解乌雅氏能疯到这种程度的缘由,竟也有点信起了天命。

四十二年之前,他从没考虑过胤礽之外的儿子会继承他的皇位。

可他也不否认,自己和胤礽之间的矛盾,随着索额图的挑拨和其他几个走上朝堂,变得越来越深。

真到图穷匕见那日,自己愈发老迈,胤礽愈发强盛,威胁皇权,导致朝堂不稳,控制不住的时候康熙知道自己会废太子。

如果胤礽被废,老四依然是他的首选。

不是没有更优秀的儿子。

只是他除鳌拜,平三藩,三征准噶尔后,江山已趋近于稳固。

可八旗子弟的弊病却愈发明显,满汉矛盾始终不减,战乱叫百姓们疲惫不堪,正该休养生息的时候,老四的性子适合守成。

这些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康熙没叫兄弟两个吵起来。

允禵在打仗方面的才能确实不输他这个老子,浪费这才能太可惜了,更可惜了兄弟俩的情分。

他挥挥手,“这件事你们说了不算……”

允禵急促道:“皇阿玛!!”

“朕没想着要乌雅氏的命。”他打断允禵的话,“是去皇陵,还是幽禁行宫,叫她自己选。”

康熙意味深长看胤禛一眼。

允禵可能不明白康熙这么做的意义,胤禛身为皇帝,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

等到九洲清晏清静下来,都已经到掌灯时分。

耿舒宁怕胤禛心情不好,跟她计较先斩后奏和故意生病的事儿,乖顺得不得了。

安安静静躲在角落里抄佛经,美其名曰‘自罚自身’,也为冲撞神佛和先祖赎罪。

胤禛从允禵口中得知太多只有太后和允禵知道的真相,心情确实不怎么样,写了半下午的大字。

到了晚膳时候,两个人才坐在一块用膳。

耿舒宁抢先找了比较安全的话题,问胤禛,“老爷子叫太后自个儿选择,是想叫她去行宫,还是想叫她去皇陵啊?”

胤禛淡淡睨她一眼,“你那么聪明,在朕面前都能瞒天过海,你猜?”

耿舒宁赶紧低头喝绿豆汤,思忖片刻,才没事儿人一样,一本正经地分析。

“应该是想叫太后去行宫吧?”

“十四贝勒的提议作为备用选项,能叫太后有所忌惮,只要她想明白了,往后老老实实,十四贝勒的前程也不会受影响……这样也算是逼她全了今日在安佑宫说的慈母心肠,是也不是?”

康师父除了是个手段高超的皇帝之外,他的促狭和刻薄,在后世也留下了不少传说呢。

胤禛淡淡给她夹了一筷子素烧鹅,“再猜。”

耿舒宁低下头就着胤禛的筷子啊呜一口吃掉,鼓着脸儿瞪大了眼。

“老爷子想叫太后去皇陵?可这样一来,十四贝勒的前程不就葬送了吗?”

胤禛眉头微挑,“你知道关心老十四,怎么就不知道关心关心朕,这会子被你气成什么样儿了。”

耿舒宁:“……我这是在做皇后预备役的功课呢,爷自个儿的弟弟,我一个女官关心得着吗?”

胤禛不置可否,却也跟她分说了康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