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3/5页)
而另一边杨秋瑾开完会,就被于聪神神秘秘地拉着坐上拖拉机,突突突地往农场开去了。
路上风吹着脸疼,拖拉机在化雪的路上抖动着,杨秋瑾一手捂着已经显怀的肚子,一手拿围巾蒙着脸问:“你要带我去哪?这么神神秘秘地干啥?”
“到了你就知道了。”于聪头也不回地说。
拖拉机一路突突突,向着农场方向行进,快到农场团部之时,于聪一个转弯,开着拖拉机下了地,顺着更加泥泞的化雪路,开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来到一处修建了成片塑料大棚的地方停下。
杨秋瑾下了拖拉机车斗,看着眼前大约占地五亩的大棚种植区,有些惊讶:“你带我来这里干嘛?”
“有人想见你。”于聪嘿嘿一笑,向她歪了歪头,“跟我走。”
见她不动,啧了一声说:“走啊,难道你还怕我卖了你不成?”
杨秋瑾嗤鼻,“就你,你要敢卖我?先不说我怎么收拾你,单我丈夫,翟书记,他们都不会放过你。”
“那是,翟书记可是宝贝你的很,要没有你的举荐,天山农场的种植产量可不会在短短四年里翻倍,实现量化的赚钱,他对你很看重。你丈夫又是出了名的狠人,我要敢让你掉一跟头发,他们都能扒了我的皮,我可不敢惹你。”于聪掀开其中一个大棚入口的帘子,很服气的说。
杨秋瑾跟着他走进去,四处打量大棚。
去年她就曾经听郑教授说,他打算学习日本那边的技术,在边疆也搞大棚种植,那样就能在边疆生产反季瓜果蔬菜,实现让边疆职工们冬季有新鲜蔬菜吃,不再像以前那样,好几个月都吃不到新鲜蔬菜,一个个吃着耐储存,干巴巴的萝卜白菜,洋葱土豆啥的,全都嘴上吃起燎泡。
她还以为农场不会支持郑教授的做法呢,没想到翟书记不但支持郑教授的做法,还搞了这么一大片大棚出来。
进去一看,大棚修建的都是这年头少见的钢骨架子,高度都有三米多,上面覆盖着国外进口的厚塑料膜,底部留着气口,避免棚里温度过高,闷死作物,同时外面还挂着保温棉毡子,这样入夜之后,有它们进行保温,作物才不会冻死。
他们进的这个大棚,是种植反季黄瓜、番茄、豆角等等作物的大棚。
里面的作物都已经到了成熟的时候,成串长长的绿色豆角、红彤彤的番茄、跟小孩手腕一样粗的黄瓜,沉甸甸的挂在插了柳树支架的架子上,里面正站着几个头发花白的教授,拿着剪刀在给作物封顶。
瞧见于聪带着杨秋瑾进来,其中一个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教授,一眼看到杨秋瑾,高兴地喊她:“小杨,你来了,好久不见,你肚子都这么大了?几个月了?快过来,尝尝我们种出来的大棚番茄。”
他说着,摘下一颗巴掌大小的番茄,从中间掰开,露出里面红中带沙瓤的番茄肉,递到杨秋瑾手里,“尝尝。”
“郑教授,好久不见,孩子已经五个月了,我身子比以前笨重了不少。”杨秋瑾从郑济同手里接过一半番茄,吃了一口,不住点头,“好吃,酸甜可口,还有细沙的口感,跟夏季种在外面地里的番茄没什么两样。”
郑济同笑了起来,“这是我们大棚种得第二茬番茄,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过改良,更适合在大棚里种,也比之前的种子更加抗寒。之前我们卖了一批大棚瓜果蔬菜,总有人说味道不如在露天地里种得,所以我们让于副场长带你过来,让你试试口味,听听你的意见。”
另一边,身子骨比起前几年长好,硬朗许多的蔡正茂教授,从一处黄瓜架子上,摘下一根翠绿的黄瓜,递到杨秋瑾的手里,满脸笑意的喊:“小杨,尝尝,没打农药的,安全的很好。”
他身后几个身高不一,年纪在40-50岁之间的各个领域的教授们,都一脸期待的看着她吃黄瓜。
杨秋瑾吭哧吭哧吃掉两口黄瓜,很公正的道:“味道挺好的,又脆又嫩,回口微甜,我感觉比之前露天种得黄瓜还好吃啊,为什么会有人说它们不好吃呢。”
几个教授互相看了一眼,郑济同推了推眼镜,叹着气说:“小杨,你知道吗?翟书记的年纪摆在那里,任期快到了,有消息说,上头可能会把他调走,从另一个地方调一个新的书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