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干将与莫邪 沈天放和薛翔鹤(第12/13页)
路,但收购是会上瘾的,尤其是在市盈率那么高的时候,装进来各种标的公司,跨越式的发展提速,最具诱惑力。尤其当你发现收购得来的成效,远远快于自己撅起屁股苦干的时候,谁会拒绝这些诱惑呢?那时候,蒋笙也被这些诱惑“蒙蔽”住了。
原本诸事皆顺,但突然有一天,蒋笙猛然间发现公司有危机了。那个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对于中概股的“恶意中伤”渐渐多了起来,腾空网更是首当其冲。
客观而言,腾空网的商业模式在当下的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下,中国人都觉得顺理成章,没什么问题,但在美国投资者眼里看来却都是问题。或许也是彼此所处环境的不同,过去中国人创业开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都要照着国外的成功案例讲出中国版故事。比如,这是中国的GOOGLE,这是中国的FACEBOOK,没这个比照还真的不行。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推进,中国的商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生意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也只有中国才能孕育那么大的市场空间,照搬你美国市场的那个思路,根本就是鸡同鸭讲,完全理解不了。
针对这些“恶意做空”,蒋笙很苦恼。在中国可行的商业模式,在美国行不通,但仅仅因为你美国人看不懂,就判定这个商业模式是欺诈,这说得通吗?你深入到中国的大街小巷,你就能明白,这真的是中国特有的商业蓝海啊。
蒋笙跟各种投资者好说歹说,但人家还是听不懂,听不懂也就算了,反复解释之后,人家反倒是以为蒋笙有刻意掩盖的嫌疑。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加上自身收购的各种公司也确实有很多后遗症和小瑕疵,于是,等到各种负面因素聚集,腾空网的股价便节节败退,跌到了蒋笙自己都完全无法接受的地步了。
蒋笙痛定思痛,想找到一个全盘解决问题的思路,既然你美国的资本市场看不懂我的业务模式,那我干脆就回中国,把公司从美国退市了,再在国内A股上市。但前些年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所有人都嘲笑蒋笙。一方面,国内的股市已经熊了好久,回来干吗?能给到合理的估值吗?另一个问题,自身的VIE结构怎么办,怎么拆,怎么重新架构?光这两座大山,就是一般人逾越不了的。这个时候,公司有没有创始人敢于一举定乾坤,就成了关键。很多创业公司,创始人在,诸事皆可谋划,创始人不在了,这个公司也就没有灵魂了。但一般的创业公司做到像腾空网这个规模的,很多创始人早就已经出局了,更何况还有不少人创业开公司就是为了几轮融资之后卖公司,以期实现财务自由。不同的诉求,自然导致不同的结果。
好在蒋笙之于腾空网,那就是灵魂,除非蒋笙意外死亡,否则十之八九,他是永远会在这个公司待下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腾空网规模这么大,但蒋笙仍是腾空网单一最大股东,同时始终拥有最大投票权的核心原因。在这关键时刻,蒋笙力挽狂澜,毅然决定从美国退市。但这退市又不是简单的买东西退货,牵扯到了一大堆利益相关方的反扑和角力,于是才有了蒋笙请求杜铁林支援的初衷与设想。
蒋笙端坐在“勤精进”包间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在说,不停地说。杜铁林偶尔关键性地问几个问题,又让蒋笙觉得如遇知音,便又将自己的很多计划和顾虑告知杜铁林,反正能讲的都讲了,不该讲的也多多少少讲了一些。
杜铁林终于听明白了蒋笙的意思,归结起来,主要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各种矛盾怎么摆平,另一个是什么时间节点才能摆平。这便是这次见面的最大动#l.
首先,蒋笙需要摆平内部四大派系的利益诉求,分别是:
一、以蒋笙为代表的创始人团队和管理层的诉求。都是跟了蒋笙那么多年的核心高管,哪个不是身价过亿?这次回归A股,到底行不行,得有个说法。再说了,蒋笙自己的几十亿身价也需要维护啊,万一那边退了,这边却上不去,卡在半山腰,那就完蛋了。
二、这么多年被腾空网收购的那些公司,仍残留在腾空网体系内的各个小山头
负责人的诉求。他们虽然被收购时也都套现拿了钱,但现在碰上这么个大机会,肯定还想着再从蒋笙那里榨点油水出来,所以,个个虎视眈眈,甚至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