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接二连三的消息,嬴政的命令(第4/5页)
“此番领兵增援雁门的重任,寡人便全权托付于你,由你调遣三郡兵马,驰援雁门!”
嬴政下令道。
听到嬴政的命令,李斯、尉缭等人都没有意外,嬴政都已经决定调动三郡兵马驰援雁门一郡,就足以看得出其重视程度,如此情况下,能让嬴政最放心领兵的将领,莫过于昌文君。
毕竟芈旌可是昌文君的长子,如今芈旌与白衍一样,都还身处在雁门,担任监御史。
若要领兵增援雁门,那么由昌文君统领大军前去增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同样也会最让人放心!
“微臣遵命!”
昌文君听到嬴政的命令,拱手说道。
说完这句话后,昌文君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松口气。
半个时辰后。
随着嬴政的决定,那么大军的调动,以及日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就要提前商议,好做准备。
商议结束后,李斯、尉缭等人,纷纷离开王宫书房。
走在王宫大殿外高大的房檐下,路过一根根巨大的顶梁柱,尉缭等人一边闲谈,一边摇头。
“此番王上所令,恐非明智之举!”
尉缭说道,目光隐约有些担忧,一直以来,颍川都处于动乱,有地方士族暗地里作祟,导致民怨沸腾,百姓纷纷敌视秦国。
此前有河西、河东两地大营驻扎,尚不必担忧会出现大规模的叛乱。
“的确,斯也以为如此!”
李斯一边走,一边听着尉缭的感慨。
看着蔚缭一眼后,李斯也跟着摇摇头,叹口气。
“斯此前闻之白衍调任回雁门,以为王有虑,存疑待观,不曾想……”
李斯说道这里,停下脚步,看向尉缭。
“若如斯心中所想,无疑日后中常侍的位置,定是白衍,再无二人!”
说出那句再无二人时,李斯脑海里,仿佛想起当初,那时候的他,也是深受嬴政器重,可以说,彼时上卿之中掌管整个秦国律令与案件的廷尉一职,非他李斯莫属,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嬴政除了他,从未想过要把廷尉这等要职交给他人。
“老夫也未曾想到王上如此器重白衍!”
尉缭看着李斯,叹息一声点点头。
他何尝没有感觉到,在嬴政心中,到底是有多器重那白氏白衍。
“看来王上并没有介意当初白氏白起一事!”
尉缭不经意间,感慨一句。
停下脚步的尉缭,没有注意到随着他的话,李斯突然面色一松,似乎不复方才那般满是心事。
尉缭转过头,看着一旁走着的昌文君,抬起双手。
“昌文君,尉缭冒昧,虽芈旌身处雁门险境,然三郡之兵,非一人一城之事,事关三郡,国之大事,存亡之祸,不可不慎,故而尉缭还望昌文君念及三郡安危,能请芈王妃私下,好好谏言王上,让王上收回王命!”
尉缭对着昌文君拱手说道。
虽然明知道昌文君的长子芈旌,如今在雁门情况不容乐观,若是没有援兵,定是凶多吉少,但尉缭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还是忍不住请求昌文君能让芈王妃吹吹耳边风,让嬴政能收回主意。
换做其他人,尉缭不会开口请求,但眼前的人,是昌文君。
刹那间。
李斯、隗状、王绾等人,全都停下脚步,互相对视一眼,随后看向昌文君,不知道昌文君会不会答应。
说起来,就算昌文君不答应,他们也都能理解,人非圣贤,如今在雁门担任监御史的,可是昌文君的长子,换做他们,他们也都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长子子嗣,活生生的被困在雁门,被匈奴围攻而无动于衷。
“好!”
最终,昌文君抬起手,说出一个字,说完后,便放下手,缓缓离去。
这一幕,让李斯、尉缭、王绾等人,纷纷动容,就连尉缭,看着昌文君离去的背影,都面露羞愧的神色,许久才叹息一声。
尉缭清楚,秦国朝堂之中,楚系虽让人忌惮,但同样不乏良臣大才,如眼下昌文君这般,让人由衷敬佩,有这些人在,昔日秦国乱政方才得以平定,秦国势强,不复昔日诸国之祸乱。
夜色下。
王绾的府邸中,当白裕与胡老从王绾口中得知雁门发生的事情后,全都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