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儆个猴子(第2/3页)
贾琮似乎发现了其中的猫腻,眼中厉芒一扫,吓得惠鄂将哭嚎咽回了肚子里。
他好像说错话了?
不,我没说错!死道友不死贫道,永丰侯眼里可不容沙子,有几个人能在永丰侯的眼中逃脱罪行的?
惠鄂不管不顾的将自己知道的事,统统倒了出来,马道元也好,廖万益也罢,根本就拦不住。
贾琮这才理解了皇帝出京前给他的那道手谕,为何要他关注一下沿海各大市舶司的情况。
原来是这两年市舶司上缴给京城的税银出了问题,按照元祐八年的计算,四个季度市舶司总共上缴税银两千七百万两白银,元祐十年飙升到五千八百万两之后,连续三年,税银一直在六千万两白银左右上下浮动。
正常吗?看似正常,实际上很不正常。
因为元祐十一年,大夏与西洋诸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货物的吞吐量几乎是倍增。
按照户部的计算,不说税银过亿,起码能推到八千万两上下的水平。
但货物的吞吐量上去了,关税税银却始终稳如老狗……
各大市舶司的监管太监与提举官都说没问题,派去调查的官员也说没问题。
没问题就怪了,正好贾琮要出京避避风头,皇帝就扔给了他一道手谕。
之前贾琮还没注意,不想瞎猫碰到了死耗子,会在淮安府搂草打兔子,从惠鄂口中得知了关税稳如老狗的原因。
第一批依靠开海通商富起来的人,心大了!
他们竟然想到了分摊关税税额,每季度按照上年的税银总额,各自上缴一部分,让税银的总额始终处于稳而小涨的水平。
这样一来,朝廷能收到不错的关税,他们则可以将货物吞吐量增长的部分瓜分,“合法”避税!
仅元祐十一年一年,这群人至少吞了国朝两千万两的关税银子。
这他娘的都是朝廷原本打算用来免除全国农税,增大教育投资的钱。
贾琮怒了,怒火中烧的那种怒。
一脚将惠鄂踹翻在地,随即夺过亲兵抱着的雁翎刀,抽出来之后用刀背就是一顿狠抽。
“你他娘的是蠢猪吗?两三千万的税银被人瓜分了,你还喜滋滋以为自己很聪明,认为国朝没有什么损失……”
对,惠鄂就是这么蠢。
他竟然以为这种按份额缴纳关税,既可以给朝廷交差,还能收获这群海商大族的“友谊”。
他自己则是收了十几万两的好处费,等到他年老退休,在江南买个园子,再收个干儿子……
惠鄂被贾琮一顿暴揍打傻了,不过心中也在庆幸,永丰侯能打他,就证明他死不了了。
若是永丰侯不打,他才会担心自己小命不保,这是属于内侍独有的智慧。
贾琮手中的刀背一下一下抽在惠鄂的身上,惠鄂则是抱头伏地,躲都不敢躲。
直到贾琮打累了,才让亲兵将惠鄂拖下去……
“马道元,你们做的好事……”
海商偷税漏税,市舶司的官员一个个吃的盆满钵满,像马道元这样的地方官在其中不可谓不重要。
这群海商最精明的就是将账目做的几乎无懈可击,不懂经济数据的人很难看出问题。
就拿南直隶来说,左右布政使都是不通经济之道,马道元这个布政使司佐官,就借机瞒住了地方,成了南直隶几大海商与市舶司的桥梁中人。
与马道元一样的,还有各大衙门的不少佐贰官,甚至就连金陵现任知府朱来声都是他们的人。
短短两三年,这群海商就接替了当初的西林党人,控制了大量江南官吏。
这些人或许品级不高,甚至不是朝廷的正经官员,但这些人都是地头蛇,熟悉江南的每一个角落。
依靠着这股力量,不法海商垄断了货物出海的大部分渠道,逼得那些手工业者、小商人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将他们的产品卖给大商铺,然后再由海商带出海去,以极高的价格卖给夷人……
然后这些海商又一次开启了买地置产的老路,快速的填充了西林党人覆灭后的权力真空。
马道元从一个正五品的同知,短短三年就升任为从三品南直隶右参政,就是依靠这些海商的力量。
贾琮已经懒得再听马道元狡辩了,自古江南就是官场的重灾区,贪官污吏铡了一茬又一茬,这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