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出乎意料的人(第6/7页)
“韩立同志,你在热力学方面的造诣很高,所以今天我想找你来帮个忙,看看能不能给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思路。”
徐云闻言,下意识微微蹙起了眉头。
辐射传递方程啊……
这确实是个原子弹研发过程中的难点。
早先提及过。
带电粒子平均自由程远比中子的小。
在一级近似下,可以把系统中的带电粒子看成随时都处于局部热平衡状态,而考虑中子在较大范围内所进行的质量、动量、能量的输运。
在非线性状态下,这种输运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就是徐云和陆光达推导出来的非线性中子运输方程。
与此同时。
这种非定型的中子Φ值,也会影响到辐射传递方程模型的推导。
原因很简单。
热量通过三种方式传递:
传导、对流、辐射。
其中的辐射,便是电子、光子及中子等粒子作为媒介来实现热能的转移。
但是这些粒子的行为更像是耗散或者流出,这些粒子除了运输能量,还带走了一部分动量。
因此相关方程的推导需要引入很多复杂的参数,甚至还要考虑吸收系数以及散射角度。
这种框架的构造本就很难了,中子Φ值的加入等于让周毓麟等人又多了个参数要考虑。
这就像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难度肯定要比二元二次方程更低一些,因为前者在次方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未知数。
说来也巧。
周毓麟他们之前解决的分段多项式函数重建以及一维完全气体他其实并不算精通,仅属于大致能猜到解决方式但不太了解的情况——就像很多人知道湍流肯定要涉及NS方程组,但NS方程组的表达式你让他写就写不上来了。
但考虑了局部热平衡状态之后的架构建立,却恰好是他的熟悉方向。
因为他当初在成飞工作的时候恰好负责过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不过研究框架并不是原子弹,而是为了研究耦BGK分子动理学的一个解。(不是动力学打错了哈,就叫动理学)
因此他顿了顿,斟酌着说道:
“毓麟同志,不瞒你说,当年我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认识过一位精通热力学的学长,叫做萧炎。”
“当时萧炎学长在研究一种叫做佛怒火莲的高温物质时曾经说过一句话,叫什么三十年河东……咳咳,错了错了……”
“是极高温之下,常密度物质中的辐射平均自由程可以达到可观的数值,所以能不能认为介质中的温度分布由于热传导极强,而可以近似地看成与空间无关呢?”
“如此一来,是不是就可以忽略温度梯度了?”
上辈子是辐射源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超高温的情况下。
轻物质中的辐射平均自由程可以达到可观的数值,例如,常密度氢化锉或被中的辐射平均自由程约为6或3cm,高温下完全由康普顿散射决定。
因此在这种介质中的辐射能量输运进行得极快、同时尺寸不超过几个辐射平均自由程的系统中,介质中的温度就几乎可以认为是均匀的。
即除了在辐射传过的极短时间……差不多10^-9秒外,可以把介质中的温度梯度略去。
这也就是赫赫有名的……
高温轻介质中辐射流体力学的等温近似。
后世某个知名的lol女解说说过一个定律,叫做峡谷相对论:
只要给队友加速,就等于给对面减速。
同样的道理。
在等温近似的情况下,周毓麟他们虽然多了个非定型的中子Φ值,但却少了个温度梯度。
因此从方程性质上来说,未知数还是那几个,难度上和原本相差的不算特别多。
当然了。
徐云完全有能力把具体的推导过程现场直接拿出来,但这样做未免太不合逻辑了,很容易展露某些异常。
如今自己的身份遮掩的应该相当完美,没有任何暴露的可能性,这种低调自然还是要一如既往的保持下去。
“咳咳咳……”
就在徐云信心满满之际,一旁的老郭忽然咳嗽了几声,很快从身上取出了一片小药片吞服了下去。
不知何为,徐云总感觉这片小药片有些眼熟。
嗯,一定是错觉,肯定是自己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