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项目级别……建国以来最高!(下)(第5/7页)

“大家好。”

茅以升?

李四光?

卧槽?!

听到这两个名字后,别人的反应徐云没有关注,但他的小心脏却顿时砰砰砰跳了起来。

虽然上辈子他既不是提桶跑路的土木老哥也不搞地质学,但这两位大佬的名字却依旧如雷贯耳。

见过钱塘江大桥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钱塘江大桥,堪称华夏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是中华夏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打破了西方所谓“华夏人自己修不了大桥”的断言。

它修建于浪大湍急的钱塘江之上,打破了“钱塘江上绝没办法修桥”的传言,并屹立数十年而不倒。

这座诞生于近代华夏的桥梁,汇聚了创造者的智慧和广大施工群众的汗水,成为世界桥梁里的一大杰作。

其建造难度之高,技艺之精湛,举世罕见。

而它的设计者便是茅以升。

可惜当时日寇正在侵略华夏,为了阻隔霓虹人的推进,茅以升最终只能含泪将其炸毁。

新华夏成立后。

他又参与设计了赫赫有名的武汉长江大桥,这也是建国后兔子们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

茅以升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一位科学家,因为他压根就不搞科研,但却是毋庸置疑的工程大师。

至于他身边的李四光,知名度则显然要更高一些——尤其是对596项目组而言。

李四光是华夏近代知名的地质宗师,在基都边上的雾都大学创立了华夏第一个石油专业,同时还是东北地质学院的首任部长。

六年前。

李四光和钱秉穹、刘渤生等人受邀参加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弹的问题。

会议上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到铀矿持乐观态度,并且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这些资源华夏主要在几处东西带上。”

当初正是因为李四光的这番表态,上头最终才决定上马核武器研制项目。

后来果不其然,兔子们顺利发现了铀矿,为原子弹研发迈出了坚实一步。

当然了。

既然提到了李四光,就讲个比较鲜为人知的小事儿。

那就是鲁迅曾经diss过李四光,原因是李四光的工资太高了……

当时李四光担任了燕京地质大学的教授,同时兼任系主任,他每个月的薪资是两至三百块,是普通工人月薪的十倍以上。

这就相当于现在普通社畜月收入5000块,李四光一个月能有5-7万。

而当时的鲁迅则因为某些原因很难发表文章,稿费收入更是极少。

等到李四光被燕京图书馆聘请担任副馆长、月工资突破500以后,树人同志就……破防了。

于是他便发了篇文章diss了李四光的收入,后来还引起了徐志摩的下场和一通口诛笔伐,双方闹的很不愉快。

但事实上呢,李四光的工资很大部分都被他捐赠了出去,自己留在身上的钱并不多。

奈何李四光不怎么宣扬这事儿,加之他无意中为杨荫瑜说过话,莫名其妙就被拉满了仇恨值……

徐云对于李四光和茅以升二位大佬素来都是敬重无比,只是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会在这个时代见到两位的真人。

自己这翅膀扇的风可是越来越大了,tmd都快成杜苏芮了……

总而言之。

算上这一批新到来的成员。

此时此刻。

整个221基地之内,已经是院士……也就是学部委员级别的大佬数量,足足来到了37位。

要知道。

六年前兔子们公布的第一批学部委员一共才233人,扣除掉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61人,科学技术方面的委员一共才172人罢了。

37比172,也就是说如今足足接近四分之一的院士大佬,居然都聚集到了这小小的金银滩。

至于将来的院士……

算上徐云认识的周绍平、章公定、袁国粮等人,总数则有59位。

更别说在徐云的影响之下,注定还会有不少原本历史中没被评选上院士的潜力之辈异军突起——足足上万人的基地,有些人才因为各种原因被埋没实在是太正常了。

比如那位作者忘了揭露身份……咳咳,徐云一直没去打听身份的郑涛,还有孙俊人带来的林钰,将来都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