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变故突生!(第4/8页)

现场顿时响起了一阵吸气与议论声。

有几位四十多岁的老社员更是猛然站起身,只见当中一人死死盯着菲茨·亨利·哈勒姆,问道:

“太像了……这位同学,请问你和亚瑟·亨利·哈勒姆是什么关系?”

腼腆男生脸色一红,有些局促的握着手,说道:

“那是我的哥哥。”

唰——

得到答案的瞬间,现场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丁尼生。

徐云和老汤、丹尼尔的脸上,亦是同时露出了恍然之色。

难怪那位帕特里克·亚当会说出今晚是六选一的话,原来根由就在这里……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大多数人都会遇到一个对自己人生轨迹有着深远影响的人。

他可能帮助过你,也可能伤害、背刺过你。

总之无论好坏,都主动或者被动的将你的人生、性格推向了某个方向。

比如当初徐云遇到过的那位军人大哥。

比如很多人可能受到的情伤。

又比如丁尼生在大学时期遇到的那个男人……

亚瑟·亨利·哈勒姆。

丁尼生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秀丽的风光,田园牧歌的情调,使他从小养成了浪漫诗人的气质。

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后,他便结识了哈勒姆,史学家亨利·哈勒姆的儿子。

哈勒姆才华横溢,并且与丁尼生一见如故,两人很快成为了挚友。

他们曾计划合出一本诗集,但这个计划受到了哈勒姆的父亲反对——因为这需要一大笔钱。

最终丁尼生单独出版了这本诗集,而哈勒姆撰写了《论现代诗歌的特征和丁尼生的抒情诗》一文,公开赞扬好友的作品。

这种毫无保留的对朋友的热爱,使丁尼生受到了极大的感动。

再后来。

哈勒姆与丁尼生的妹妹坠入爱河,这使得两个年轻人的友谊更加紧密了起来。

然而天不遂人意,这门婚事又一次遭遇到了哈勒姆父亲的反对。

为了缓和与父亲的关系,哈勒姆决定随父亲去欧陆旅行,希望找机会看看能不能说服父亲。

不料旅途中突发脑溢血,于1833年9月在维也纳去世。

自此之后。

死亡这个词,成为了丁尼生诗歌中永恒的主题。

这种感伤的旋律也反推着丁尼生,帮助他成为了维多利亚时期诗坛最受欢迎的人。

古人说得好。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因此当哈勒姆唯一的弟弟考入剑桥大学后,丁尼生毫不犹豫的便将他推举进了面试晚宴。

一位使徒社创办人的亲弟弟,另一位创办人一力保举的后辈……

毫无疑问。

他必然会占据一个入社名额。

这种说法可以说是走后门,但徐云却没有多少不满:

使徒社本就是人家哥哥创立的组织,亚瑟·亨利·哈勒姆如今人都死了二十多年,给人家弟弟一个入社名额完全可以理解。

顶多就是自叹一声运气不好,有些非酋罢了。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菲茨·亨利·哈勒姆开始做起了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菲茨·亨利·哈勒姆,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现在是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的一年级研究生……”

菲茨·亨利·哈勒姆的自我介绍很简短,但却没有一人敢小看这位哈勒姆的弟弟。

甚至不出意外的话……

有丁尼生支持,等到罗塞蒂走读毕业,菲茨·亨利·哈勒姆还很可能成为使徒社的下一任社长。

待菲茨·亨利·哈勒姆介绍完毕后,便轮到了帕特里克·亚当带来的那个男生。

接着是徐云右手的另一人、徐云自己、布鲁赫……

过了大概小二十分钟。

第一轮自我介绍完毕。

在这轮自我介绍中,优势最大的无疑是菲茨·亨利·哈勒姆。

这位“创二代”,占据一个最终名额已然板上钉钉。

排在第二梯队的则是布鲁赫与另外一位名叫达里奥·杜阿尔特的男青年。

他们一个是小有名气的艺术家,另一个则是杜阿尔特勋爵的曾孙,符合使徒社‘优雅’的定义。

至于徐云嘛……

中规中矩吧。

上辈子的阅历让他在整个过程中不至于紧张或者失态,但他刻意提及的与法拉第等人的交集,却也没有太勾引起那些前任社员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