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驴受伤的世界完成了(第3/4页)
这直接导致了驴毛杨氏弹性模量存在一个很奇怪的比例。
例如相对湿度从0增大到100%的情况中,驴毛轴向肿胀仅有1%。
而杨氏模量与切变模量的比值,却从217∶1减小到了15∶1。
除此以外。
本土驴的毛发上还检测到了一种与高嫩度组存在225个差异代谢物的磷酸戊糖途径产物,这篇研究结果还上了自然的子刊。
可惜的是……如今本土驴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因此几年下来。
一直没有国内外的权威机构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很多东西也就没能有个准确的定论。
其实类似的情况有不少,比如本土的黑毛猪、蟾蜍等等,都有很多未知的表型。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看向裘生,问道:
“老裘,你的意思是那种磷酸戊糖产物与豆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培养环境,从而引导了新种微生物的扩增?”
裘生点了点头,肯定道:
“没错,不过这只是一个明面上的反馈,具体的内在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我认为,眼下咱们有三件事要先做好。”
徐云看了他一眼,问道:
“哪三件事?”
裘生立刻掰持起了手指,目光又看了眼一旁存放有培养基的箱子,说道:
“首先嘛……就是新种扩增的分析了。”
“目前3万U密度已经达到了自然增长的上限,已经没多少增长空间了,可这个数字离我们需要的理想值还有一定差异。”
“所以咱们要尽快将磷酸戊糖产物的成分解析出来,掌握它的扩增技术。”
“然后进行进一步扩增、灭活,最终才能考虑生产牙膏的问题。”
说到这里。
裘生不由环视了实验室一圈,深吸一口气,对徐云道:
“而想要完成这一步,咱们这间实验室显然是没那能力的,必须向学校申请小分子探针才行。”
小分子探针。
这是近年来比较新兴的一种技术。
它大概从2010年前后开始兴起,并且迅速引发起了一轮潮流。
如今十多年过去,它依旧没有触及技术天花板,并且领域内的差异极大。
比如普通的小分子探针技术普通医院就能做到,成本200块钱还能划医保卡。
而最最高精尖的、能组成DNA微阵列的小分子探针则高到离谱,全套成本不下千万。
裘生所说的小分子探针差不多是KIT那级别的设备,单次成本大概就要两三万了。
这种设备必须要经过田良伟的批准才能使用,这间实验室内显然是不存在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
属于科大的镇校之宝也说得过去。
面对裘生的这个要求,徐云当即点了点头,继续道:
“这事儿我记下了,我会去和老师那边联系的,第二件事呢?”
裘生顿时表情一松,坐回到了座位上,对他道:
“第二件事就是……那头驴的问题。”
“这年头的本土驴也不太好找,哪怕是村镇下头的多半也都是杂交过的,毕竟当初国家可是引进了百万级别的巴基斯坦驴呢。”
“所以那头驴的皮毛可以说极其珍贵,短期内甚至可以归类到‘孤本’的性质。”
“所以咱们得想个方案,让它能定期产出一些毛发。”
“反倒是豆渣那边比较容易,本就是该报废的物料,和他们说一声就能到手。”
徐云亦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驴兄的出现给东苑餐厅带来了不少利润,加上豆渣本就是要拿去做肥料的废弃物,几乎没多少价值。
因此这事儿连田良伟都不需要惊动,徐云自个儿就能把豆渣全部讨来。
这样一来。
从生产到废弃物回收,整个环节从头到尾就齐活儿了。
没有一丁点浪费,堪称完美。
只有驴兄受伤的世界完成了.JPG。
随后徐云顿了顿,又问道:
“那么最后一件事呢?”
“最后一件啊……”
裘生挠了挠头,在座位上伸了个懒腰,说道:
“这事儿也不难,就是这个新种微生物叫着有些拗口,你给它取个名呗?”
“取名?”
徐云微微一愣,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的确。
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微生物,老是用新种新种的称呼它也不太合适,取个名字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