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节帅幕府(第3/3页)
那边方以仁则用白金骨折扇遮住自己下半边脸,说:“随州已算大州,应山亦是一大县,仅此一州一县治下之民,恐怕都将有十万之谱。府主所言自是有长远之理,但就眼前来说,缓不济急,确实需要征辟一些智谋之士入幕,才能巩固好随州。”
……
注③:“一时就食之地”:暂时解决生计或获取给养的地方,比喻次要或临时的据点。
注④:“平章”意指商量,处理。出自《隋书·何稠传》:“何稠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颜氏家训·风操》:“共平章百官秩禄。”(一起商量百官的俸禄。)
注⑤:“行军司马”北周起至隋唐,行军统帅幕府中设有行军司马一职。唐代在节度使下亦设立行军司马,主兵修甲,协理军务。
注⑥:“掌书记”全称是“节度掌书记”。最早东汉诸王、三公及大将军皆设有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郡有主记室史,主录计书,也称主记。
注⑦:“营田使”掌管屯田诸事宜,唐玄宗时始置,后多由节度使兼领。
注⑧:“游奕使”唐中期以后用兵,兵多地广者则置,主巡营、防遏事。
注⑨:“招讨使”置于唐贞元年间。后遇战时临时设置,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宋不常置,掌镇压人民起义及招降讨叛,军中急事不及奏报,可便宜行事。辽北面边防官与金沿边诸路亦常设招讨司,长官为招讨使,掌统治沿边各族。元亦常于边陲地区置招讨司,长官为招讨使。明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招讨司,为土官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