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6/7页)

陈太初虽比不上苏轼与苏辙兄弟俩人聪明,但自他父亲去世后,小小年纪的他就尝尽人间冷暖。

锦上添花易。

雪中送炭难。

他脑海中顿时浮起两张胖乎乎的面庞来,偏偏那管事又自作聪明将陈娘子的绣活儿夸了又夸,仿佛上天下地就找不到比陈娘子绣活更好的了。

陈太初愈发笃定定是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在暗中帮他。

等着管事走后,陈娘子却是高兴不已,一会说苏家真是大善之家,一会又说老天爷开了眼。

陈娘子并未怎么怀疑,毕竟苏家乐善好施在整个眉州是出了名的,如今不光请她做绣活儿,更是提前预支了一贯钱让他们过年。

***

暂且抛开陈家不提,不出一日,苏轼就后悔了。

抄书实在太过于辛苦。

往日做功课时字迹潦草些或纸上滴个墨团儿,也是常有的事儿。

但抄书却讲究字迹工整,但凡有纰漏,轻则扣钱,重则书商不收,辛辛苦苦费了功夫是半点不讨好,谁能咽的下这口气?

更辛苦的是,苏轼坐在书桌前认认真真抄书,苏辙则坐在一旁吃橘子。

用苏辙的话来说,如今他是苏轼的债主,自要盯着苏轼抄书,若是苏轼不认真抄书,到时候他借出去的钱岂不是就收不回来了?

苏轼虽心不甘情不愿,却也觉得苏辙这话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他更觉得苏辙比起那黑心的书商来,也就稍微好那么一丁点。

苏辙再一次见到苏轼停下来摸鱼,就道:“六哥,你又累了吗?”

“若是我没记错的话,你一刻钟之前可是才歇息过了!”

正玩狼毫笔的苏轼突然被抓包,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可很快,他就正色道:“八郎,谁要你偷偷将《周礼》放进来的?”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不喜欢学的就是《周礼》了!”

苏辙认真道:“可是六哥,你不喜欢《周礼》难道就不考它了吗?”

“你既口口声声说要考个进士回来,这不喜欢的东西也得认真学才是!”

如今他更是庆幸起来,幸好当时他眼疾手快偷偷《周礼》放了进去。

嘿嘿。

他可真聪明!

很快苏轼便静下心来认真抄书了,雪越下越大,他们兄弟俩个别说去集市上闲逛,甚至冷的连门都不想出。

屋内碳盆子是一盆接一盆,可就算这样,屋内也无多少暖意。

闲暇时候,苏轼便与苏辙闲话道:“……幸好你聪明,陈师兄他们得了一贯银子好过年,要不然这么冷的天,缺吃的喝的过不好年也就算了,说不准还会将人冻死了。”

“我可是听娘说了,眉州已冻死了好些人。”

苏辙也是听说过这件事,微微叹了口气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那些人真是可怜。”

以至于到了正月里,苏辙与苏轼也没机会前去街上玩耍买零嘴,大雪是簌簌不断,似要将天地间一切都湮灭似的。

就连史无奈也只来过苏家一趟而已。

向来好动的史无奈加上向来好动的苏轼,竟难得安静下来,三个小娃娃坐在屋子里烤火煮茶,连雪都没赏。

毕竟赏雪都打开窗户,这窗户一开,冷风就灌进来了。

史彦辅则与苏洵说起闲话来。

别看史彦辅只考中了秀才,却因为性子的原因,朋友很多,就连汴京也有他不少好友。

他说起京都之事来是连连摇头:“……官家已下令赈灾,只是这赈灾的银子与米粮迟迟未到眉州来。”

“你是不知道,今早我带着无赖前来,一路上的百姓是衣衫褴褛,哪里有点过年的样子?”

每每遇上洪涝灾害,米价菜价那是成倍成倍的涨。

也幸而苏家去年开了几间纱縠行,赚了些银钱,若不然,连苏家的日子都难过。

连苏家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寻常百姓之家。

苏辙坐在一旁,自也听到他们的谈话。

真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不过苏家一向乐善好施,已在城郊搭了棚子施粥。

史彦辅略坐了坐,便带着史无奈回去,若是再等会儿,路上的积雪更厚了,马车可是会打滑的。

他们父子两个虽向来不着调,却也是有分寸在的。

毕竟苏辙与苏轼俩兄弟在天庆观颇为照顾史无奈,于情于理正月里都该来拜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