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3页)

苏轼对此的建议是赶紧把江南和他们巴蜀开发起来,到时候想嗦多少米粉就嗦多少米粉。

霍善听得连连点头。

为了嗦上米粉,要种多多的水稻!

一大一小边准备着粉蒸肉要用到的食材边聊着大汉亟需开辟的美食地图,听得在旁边默默帮忙的易知等人一阵沉默。

这是你们说多种点就能多种点的吗?

霍善和苏轼才不管这些,他们都是胸中有丘壑的人,只是这些丘壑到处都长满好吃的罢了!

苏轼把炒米粉备好,肉也腌制得差不多了。

霍善负责把白菜叶子铺满蒸笼底,苏轼负责把裹上了一层炒米粉的五花肉摊放到白菜叶子上,一大一小配合得十分默契。

不谈好不好吃,这下锅前的卖相便很不错。

他们又如法炮制地捣腾了好几蒸笼粉蒸肉摆到灶上蒸。

一通忙活下来,粉蒸肉终于顺利出锅。

霍善早就等不及了,凑在边上直吸鼻子,感觉味道香香的。

等到苏轼把一笼粉蒸肉放到他面前揭开蒸笼盖,霍善的鼻端就全是那香而不腻的味道了。粉蒸肉蒸煮时全程没沾水,只靠热腾腾的蒸汽催发米粉和五花肉之间的奇妙反应,几乎将稻米清香与馋人的肉香尽数保留下来。

霍善熟练地拿起筷子尝了一块,只觉东西果然是在灶头上吃到的第一口最香。

满足极了!

苏轼自己就是格外爱吃的人,他让易知他们把剩下的粉蒸肉拿去分给其他人吃,自己和霍善就着灶头解决了一整笼粉蒸肉。

还准备和霍善准备只小猪,等霍去病休沐过来可以烤乳猪吃。

他虽然不能吃太多,但是烤好以后尝上一口还是可以的。

真想知道《随园食单》里写的烧乳猪之法到底好不好吃啊!

苏轼和霍善聊起自己在开封时的日子,他们开封城大相国寺有个烧猪院,里头卖得烧猪全京师第一好,大伙想吃都要去排队的。还好他别出心裁地交了几个和尚朋友,每次都能走后门拿到新鲜烤好的烧猪肉。

也不知烧猪院的烤乳猪与《随园食单》的烤乳猪哪个更好吃!

提及远在不知几千里外的京师,苏轼语气有些怅然。他可能永远都回不去了,那些热热闹闹的日子早已成为过眼烟云。

不止他回不去了,几十年后所有的宋臣都回不去了。

他们的汴梁城,永远只能成为许多人魂牵梦萦的“故土”。

霍善见苏轼情绪明显有些低落,麻溜说道:“好,我们烧小猪吃!”

汉代官吏一般是五日一休沐,也就是做四休一,方便官吏们回家后能彻彻底底搓个澡。这代表只要没别的事要忙,他爹一般隔个四天就能过来看他!

像今天他爹就可能会过来。

霍善拉着苏轼陪自己写《烧猪帖》。

既然要烧一整只小猪(或许不止一只),那肯定是要把自家几个表叔都给请过来尝尝,这不得给大伙都下张帖子!

“哼,不给司马迁写!”

霍善还和苏轼这么宣布。

苏轼果然忘了刚才的惆怅,好奇地问霍善:“怎么?你还和司马迁有过节?”

他还没见过活着的司马迁来着。

而且眼下司马迁不仅活着,还是齐整的!

霍善可是很记仇的,哼哼唧唧地说道:“他请别人去他家玩不请我,我也不请他!”

这个“别人”指的自然是嬴政。

苏轼乐道:“人家又不是四岁,请你个小孩子去家里做什么?”

霍善道:“反正我不请他!”

苏轼也不强求,还真陪着霍善写起了《烧猪帖》,替霍善广邀亲朋好友过来尝尝庄子这边的秘制烧小猪。

两人写到一半,霍去病就找过来了。

见霍善跟个生面孔凑在一起忙得不亦乐乎,霍去病眉头一跳。

这又是什么人?

霍善不知他爹心中警惕,瞧见霍去病以后就兴冲冲把写好的《烧猪帖》拿给他看。

听说后世请人到家里做客,都是要给人家发帖子的,他已经准备好啦!

霍去病懂了,他要负责跑腿给大伙送帖子。

霍去病翻了翻帖子上的名字,说道:“没有陛下的?”

霍善振振有词:“我们怎么能怂恿陛下出宫,这是不对的!”

霍去病看了眼那份抬头位置上写着“太子叔”的帖子,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