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4/7页)

他迫不及待地想一雪前耻。

葛镇江却不赞同:“不妥,此战贾长明必定是有备而来,咱们出城远距离作战,粮草跟不上,很容易陷入被动。唯今之计,最好的办法还是固守吴州。自古以来都是守城容易攻城难,他贾长明想吃下我们吴州,没那么容易。”

袁桦也赞同:“没错,大将军说得是,如今吴州的城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属下提议,趁着敌人还没打来,再收集一批粮草囤在城中,做好打持久战,跟贾长明耗下去的准备。”

葛镇江欣慰地看着他:“还是军师想得周到,粮草后勤一事,就交由军师负责了。”

袁桦微笑点头,接下此重任。

但其他人可能是因为上次禄州守城失败的原因,如今葛家军之占一城,没那么有信心,不禁有些担忧,于是提议:“大将军,不若咱们向大岳求助吧,若吴州失守,大岳将腹背受敌。”

葛镇江也想,但他更清楚:“龚鑫应付楚弢都很艰难,哪有余力派兵帮助咱们。这事,可以试试,但诸位不要抱太大希望。”

其他将领点头,神色都有些暗淡,他们现在只有一州,退无可退,而且也不会再有援军,想想都既悲凉又觉恐慌,若是吴州失守,他们该何去何从?

葛镇江最后还是给龚鑫写了一封信求援,毕竟唇亡齿寒,他们现在算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如果龚鑫能抽出兵力相助是最好,没有也还是现在这样。

信刚送出去,第二天贾长明的大军就兵临城下,并对吴州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葛镇江也不是吃素的,他提前将去年在庆川买的两千斤火、药都拿了出来,分了一半在城外设下陷阱,另一半则留在城楼上,灵活使用。

但贾长明早就防着这一招。

而且楚弢在跟龚鑫的交战中,见多了龚鑫大军使用火、药的方式,也随机应变,想出一系列对应的措施,并分享给了友军,甚至为了让贾长明能够尽快拿下吴州,他还安排了人过来教西北军如何应对火器。

所以发现地下埋了火、药做陷阱后,贾长明当天就退了兵。

第二日,他们安排一架架木车在前面打头阵。

这些木车高达两丈,长三丈有余。

木车上下都泼了好几次水,湿漉漉的,这样可防止葛家军的火烧。

然后笨重巨大的木车缓慢前行,每往前一步,里面的士兵就会提前往地面上泼几桶水,等水渗透到地下,他们才继续前行。

火、药和引线都最怕水,被打湿之后就很难引爆了。

葛镇江在城楼上看到自己精心布置的陷阱就被对方这么轻易给破除了,气得脸都绿了,连忙下令射箭,阻拦木车前行。

但贾长明他们在车前做了防护,一发现葛家军射击,连忙撑起牛皮,挡住箭雨。

他们就这样慢吞吞地挪到了城楼下方,然后双方展开了正面的近战厮杀。

葛镇江手里虽然还有一半的火药,但他不敢轻易使用,怕用完就没了。

但没两天,他就不得不使用这个杀手锏,因为贾长明的攻城手段实在是太多了,光是攻城器械就有十几种,出动的攻城车、楼车、登云梯等多达好几百架。

葛家军有些抵挡不住,仓促之下,葛镇江只得用了火、药,可他们是第一次在城楼上抛火、药,士兵们都没有经验,又怕炸到自己,行动之间难免仓促和紧张。

这就导致好些火、药砸歪了,还有些在半空中就爆炸了,远远没起到葛镇江想要的那种震慑作用。

更糟糕的是一千斤火、药听起来不少,可面对十万大军,完全不够看,只一天,这个杀手锏就用完了。

火、药的作用让葛镇江大失所望,也让葛家军的士气更加的低迷。

可龚鑫那边一直没有派人前来,这么下去,他们迟早会被贾长明耗死。

葛镇江不甘于慢慢等死,于是派了侯毅前去庆川再购买一批火、药,如果有机会向庆川求援也行。

要是陈云州有意收编他们,开出不错的价码,他就从了。

所以他派侯毅前去庆川也是一种变相的服软和示好。

可惜侯毅却连陈云州的面都没见到,因为陈云州不在,其他人也做不了主,他只能空手赶回吴州。

祸不单行地是,龚鑫这时候也给葛镇江回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