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监牢对峙(第4/7页)

“接下来无论粮草走哪条路线,沿途都有人盯梢,发现之后立刻快马加鞭地往下传,提醒下一个联络点的人注意盯梢,一级一级地往下传,能够掌握更精确的时间和路线,只要到了西府沿岸的港口,就会立刻派人出港,同时通知对岸所有港口负责盯梢的人,所有的港口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只等粮草到岸。”

“原来是这样。”

庭渊和伯景郁同时感叹。

这个计谋确实是精妙。

任谁都没想到,西府内部会被渗透成这样,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网络线,这就像下棋一样,提前排兵布阵,沿途安插棋子,想要摸清路线,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从一开始到最终的行程,全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北部多少是受了西府的影响,百姓多去西府务工,往来贸易之下,也会受到中州文化的影响。

而陈余部所在的西南府的百姓靠耕种和打鱼而生,这么些年也不全然依附朝廷拨粮,老百姓这么多年一直都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朝廷的治理之下,极大限度地保留了自己的习俗和权利。

虽归顺朝廷,却不完全被朝廷所掌控。

与接驾的官员打了照面后,由他们引导王驾入望洋城的官驿落宿。

透过帘子,庭渊能够看到外面的百姓,他们也在朝着里面看。

庭渊放下帘子。

伯景郁看他有些不安,问:“怎么了?”

庭渊:“我也说不上来,总觉得这里让我心里很不舒服。”

伯景郁握住他的手:“没关系,不管如何,我都和你在一起。”

由于叛军将他们盯得太死,这一路他们也不敢沿途先行,一直跟随巡查的队伍,几个月时间给庭渊都快憋坏了。

庭渊更喜欢以前在中州的时候,他们沿路边走边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到了官驿,伯景郁要召见当地的官员,让惊风陪着庭渊去后院休息。

手下的人把东西搬进屋内。

庭渊在屋里粗略地扫视了一圈,多以贝类的壳作为装饰。还有用小海螺装饰的珠帘,随手拨过,叮当作响。

庭渊点头表示认可,“凶犯作案,往往都有一个心理安全区,一般就是两起案件相连,周围三里范围内,本案凶犯两次作案之间的直线距离四里,实际路程七里,很可能有一些近路,所以重点在这两个区之间是没有问题的。”

曹禺听到庭渊这么说,心里好受多了,他道:“我当时加大了对这个坊市的巡逻力度,忽视了其他的坊市,我认为凶手就在这两个坊市之间,却没有想到,凶手第三次作案在白秀坊红泉市内。”

“红泉市已经快出城南地界,要与城西接壤了,距离青花坊烟雨巷直线距离十四里,实际走起来有十七里。与御音坊同心市直线距离十里,实际走起来得有十三里。”

这个范围远远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因此我之前推理的凶手就在两个坊市内居住就不成立,于是我立刻派人做人口调查,设立关卡,让坊市内所有人调查,看看近一个月内有没有男人从青花坊或者是从御音坊过来走亲戚或者是做工长住的,或者突然离开消失的,针对这些人一一核查他们的身份,然后再查证他们的不在场证明,有无作案时间。”

到这一步,曹禺的所有思路全都是没有问题的。

他的的确确对所有的可能性都做了调查。

庭渊大胆猜测:“依旧是没有结果?”

曹禺点头,无奈叹息,“我用尽毕生所学,对所有可疑人员逐一调查,对于那些没有人能够提供不在场证明的可疑人员,将他们的画像画下来,拿到第三起案发现场附近让所有的居民做辨认,看看这些人员是否在案发时间前后来过此处,答案是没有。”

庭渊问:“第三位死者是什么人?是什么原因促使她走小路。”

曹禺面露难色,连叹三声:“是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妇,孙儿生病,与儿媳抱孙儿去医馆,看病的钱没有拿足,医馆那边要他们给足了钱才能放他们离开,老妇走小路回家取钱,遭遇奸杀,死者的儿子在城外的庄子上做工,一年到头都鲜少回家。”

伯景郁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实在是让人气愤不已,“畜生,这简直是畜生。”

“待抓住这个畜生,我非得让他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