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坦白关系(第3/5页)

“谁叫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呢!明明能使些银子留下来,硬要逞强去从军,去了没混出个名堂来不说,还将他爹娘给他攒下的田地败光了,如今可真是一穷二白了。当初我家小子哭着喊着不肯去,村里人还笑话他没出息,如今看来这‘有出息’也不是一定能成事儿啊!”

“是啊!去了一趟啥也没捞着,这脸上还添了道疤,以后怕是媳妇都讨不着喽!”

“那也说不准,他现在住在庭大家里,那不就有个现成的吗?渊哥儿退了亲怕是再难找着人家了,跟他凑一对正合适!”

“可不敢这么说,让庭德贤和他儿子听到了,怕是要来找你拼命!”

“嗐,一个病秧子哥儿,还说不得了……”

这些人在背后的议论,伯景郁自然不清楚,他这会儿已经带着庭家父子三人到了自家宅子前头了。

这里离山上近,蛇虫鼠蚁这类的东西比旁的地方多,村里人都不爱往这儿建屋子,这一块只有伯景郁和徐青山他们两户人家。

伯家的屋子修得宽敞,一共有四间正屋和两间偏房,其中卧室两间,堂屋、灶屋、茅厕、杂屋各一间,屋子前头还有个菜园子,和屋子一起,用篱笆围了起来。

从外头看,这宅子确实破败得厉害,院子里杂草丛生,屋顶的稻草七零八落,房梁还有些塌落了,用竹子做的篱笆门也早已倒在地上了。

但伯景郁打开几间屋子的门看了一下,里头倒还行。

虽然落了一层厚厚的灰,还结了些蛛网,显得有些破旧了,但好好打扫一番,换两根房梁,再将屋顶修缮一下,也不是不能住人。屋子里的家具大都是好的,擦洗干净了也能将就着用。

屋子灰大,庭渊被安排在院子里等着,伯景郁他们在里头转了两圈,商量了一下要怎么修整,便也出来了。

四人准备回去的时候,又碰见了住在隔壁的徐青山。

徐青山也是刚从边境回来的,同伯景郁这种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不一样,徐青山他家是前些年旱灾时逃灾过来的,他爹在逃荒路上饿狠了,伤了身子,在山榴村落脚后没几月便去世了。

他爹一走,他家里就只剩他和他娘孤儿寡母的两个人了。他家里既没田也没地,全靠他娘去山上挖野菜、给人家帮工勉强维持生活,这些年过得很不容易。

徐青山十二三岁便开始到处找活儿做了,他没什么手艺,长得跟个瘦猴似的,村里人都不大看得上他。

因为两家住得近,又和伯景郁同龄,他便经常跟在伯景郁身后跑。

他娘在伯母生病时,帮忙照顾过一段时间。伯景郁心里感激,念着这段情谊,对徐青山也颇为照顾,还将自家打猎的手艺教予他了。

不过徐青山没什么天份,学得不太好,没法儿靠打猎维持生计。

每次上山都是空手而归,最后还得靠伯景郁接济,他深受挫败,也没少被人笑话。

大伙儿都让他老老实实去做短工,别好高骛远,猎户这活计,不是谁都能做得来的。

可谁也没想到众人瞧不上眼的徐青山,从军四年再回来,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这几日出尽了风头,将他师父伯景郁都比下去了。

前头芙蓉村有个人得了衙役的差事,山榴村的人十分眼红,只希望自己村里也能出一个衙役,以后若是要去衙门里办事,也有个门路。没想到他们村还真出了一个,那人便是徐青山。

徐青山不仅得了衙役的差事,还带了二十两银子的赏银回来,把村里人羡慕坏了。村里去从军的一共三十来个人,就他一个人赏银和差事都占了。

二十两银子能买几亩田地了,做衙役一个月也有一千五百文的俸禄,养活他和他娘足够了。他们娘俩以后再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了,也再不用腆着脸到处找活儿干了。

这母子二人如今是扬眉吐气了,现在村里人见到他们,都热络了许多,大伙儿都想着同徐青山多走动走动,以后若有事求他也好开口。

徐青山的咸鱼翻身,便衬得伯景郁更加失败了了。

村里人都在感叹风水轮流转,去了外头,还是徐青山这样脑子机灵,放得下身段,人也活泛的更吃香。伯景郁虽有一身蛮力,但到底性子沉闷了些,不讨巧。

“咸鱼翻身”的徐青山见了伯景郁很是热情,一溜烟儿地跑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