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另有隐情(第3/4页)
庭渊问他:“小哥可曾听说过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这话我还是听过的。”小二回庭渊。
庭渊两手一拍而后一摊,“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他这话是说给伯景郁听的,也是说给店小二听的。
这种数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要想改变,又怎么可能是两手一拍大腿,轻而易举地就能够改善的。
庭渊与伯景郁说:“治沙,如果沙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被治理的,那又怎么可能这个问题会延续数代人,却人人都没有办法?”
“就像治理水患,又怎可能是一次两次就能够治理好的,若水患真的那么容易被治理,西州倒也不至于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每年都受水患肆虐。”
店小二一想觉得也是,呵呵一笑:“这种事情哪里是我们平头百姓能够决定的,得看朝廷愿不愿意搞,除了朝廷,谁还能够组织人去种树防沙,普通老百姓能够混口吃的,不让自己的家人饿死,就已经需要拼尽全力了。”
庭渊看向伯景郁。
店小二说得对,这件事要做,就只能是朝廷牵头来做。
西州治水患的思路,也完全可以挪到南州治理沙患上来。
老百姓可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朝廷不行,这些烂摊子不收拾,终究是一个无底洞,今天不收拾,明天后天依旧要收拾,与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倒不如趁早收拾了。
理智上伯景郁觉得庭渊说得很有道理,实际行动上他觉得这是很难的一件事,种树要种什么树,水源问题怎么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等着他们,这也不是一件头脑一热就能做的事情。
从前也不是没有人上书过要在南州种树,南州的沙患问题每年引发的灾害也不在少数。
庭渊道:“沙尘暴对人体危害也挺大,生活在沙尘暴范围内的人,身体会比常人要差很多,有些问题绝不能逃避。”
作为国家的掌权者,口口声声说要为百姓好,那么一定要为百姓做实事才行。
不能只挑容易做的事情做,而那些不容易的,就直接视而不见,或者是拖拉。
庭渊道:“当初你说要给吉州的百姓讨回公道,但也没说日期,实在不行,就先去调查吉州大坝坍塌一事,若真如我们所预料的,吉州的疫病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大坝坍塌的事情调查清楚了,说不准现在的困境,也能迎刃而解。”
伯景郁一想,觉得这样也好。
“那我们就去向阳,和霜风会合,调查吉州大坝坍塌一事,吉州疫病已经结束,朝廷派遣的调查官员也应该到了。”
庭渊点了点头,“吉州疫病兹事体大,一日两日查不清,只要最终能够给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我想老百姓也不会因此对朝廷失信,你就先预支一下老百姓对你的信任。”
两日后,众人启程前往向阳。
沈文清有些摸不着头脑,伯景郁来府衙是为了追责吉州官员临阵逃脱弃百姓于不顾,这追责也只是口头一说,转头就走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走得如此匆忙,难道是向阳那边出事了?
可他也没收到任何有关向阳出事的消息。
他不知道,飓风并没有离开,还在监视着他。
霜风一直在向阳假扮伯景郁,从吉州回到向阳之后,就对外称病,任何官员都不接见,暗中按照伯景郁的指示调查了官员,以及吉州大坝监工的官员。
吉州大坝修建于六年前,修建时伯景郁还在京城,这件事他是知情的。
当时指定的负责人是东州行省的省常陈清远。
伯景郁问:“这段时间你们可调查出什么了?”
霜风将自己调查出的内容如实上报:“负责监督大坝工程的陈清远,在去年大坝建成之后,回到京州东州行省,便上书和朝廷请辞,理由是在东州监工时因天气环境等因素生了病,无法再继续为朝廷效力,君上念在吉州大坝的情况确实艰苦,便准了他请辞,而他在请辞后两个月,于家中病逝。”
“病逝?”死在这个节骨眼上,未免太巧了一些。
霜风点头:“对,不错,就是病逝,我们也觉得太巧了一些,于是深入调查,把他的家人全都查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