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斗米误差(第2/4页)
类似于现在的人力资源部。
庭渊继续说:“商会缺人手,到衙门进行报备,将条件写清楚,青壮年也可以写清楚自己过往从业经历,供商户商贩等人挑选,由衙门负责监督管理,正好合适,此外一个地区的青壮年要想领取补贴,得在相应的时间内没有任何务工记录。”
伯景郁听完庭渊的想法,说道:“那就依照你的想法来做,你这样的想法更好更保险,如此朝廷不会多出养蛀虫的钱,也能增强市场的活性。”
庭渊点了点头。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伯景郁就让人成立了庭渊所说的民史司,其他相应的一切,也都在配套跟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州一切就都能恢复如常,并且能够减少朝廷的损失。
伯景郁觉得庭渊这个想法非常好,写了一封奏折传回京城给君上过目,他是想让庭渊的想法在胜国各处普及,由衙门出面干预,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阻止商贩压低工价,至少要按照衙门所规定的最低标准执行,若是将来能够正常运行,也能让胜国的各种机制更加完善。
虽说之前衙门一直都有发工价的标准,可那只是一个参考,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对雇主肯支付的酬劳做监督,参考价也就仅仅是做个参考,实则还是要按照劳工和雇主自己谈的价格来算。
若真在国内推广开,就意味着工价从此不再只是一个参考价,而是一个标准,衙门以前不管薪酬,但从今往后,酬劳不合理,或者劳工不认真,都可以和衙门检举,为自己讨回公道。
庭渊觉得这个方法可以实行得开,类似于现代的一套管理模式,刚开始的磨合期肯定是状况频发,随着磨合好了之后,就会走上正轨,让普通老百姓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南州物价恢复如常,不少人都知道这是齐天王殿下在背后出力,百姓都很感激齐天王。
一开始老百姓们对齐天王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觉得他只是走一个过场,可如今每一个南州人都是受惠的人,真正地让每一个南州的百姓都想到了切实的好处。
老百姓自然就从不抱希望转成拥趸追捧。
现在随便上街走一走,就能听见齐天王拥趸者的言论以及泛滥的赞美。
庭渊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全民都在议论着伯景郁,和伯景郁的赞美,心中总是会惶恐。
担心伯景郁功高盖主,到时候消息传到君上耳朵里,君上会不高兴。
帝王的心思是最难猜的。
古今中外,因功高盖主而被针对或被怀疑的,最终能够全身而退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作为伯景郁的丈夫,庭渊有此担忧,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家人身处危险之中。
伯景郁注意到庭渊的脸色不太好,问道:“可是哪里不太舒服?”
庭渊摇头,觉得还是不要把这种话说给伯景郁听,免得他觉得自己在挑拨离间。
看庭渊这般吞吞吐吐,伯景郁心中并不高兴,“我们之间,是有什么不能说的?”
庭渊道:“舆论,舆论几乎一边倒地都在夸你,赞美你。”
“这不好吗?”伯景郁觉得这样很好啊,起码说明他做的一切都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总不能让他们都来骂我。”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
话到了嘴边,他还是给咽了。
伯景郁想了一下,究竟有什么,能够让庭渊三缄其口。
走出几步后,他想到了,伸手拉过庭渊,“我是代天巡狩,奉旨巡查,胜国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一点,他们喜欢我,称赞我,夸赞我,实则是在夸赞君上,不用担心。”
“可若君上不这么想呢?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你在胜国各地的声望,捏造事实,在君上面前诋毁你呢?”
伯景郁伸手在庭渊的脸上捏了一下,“不要想这么多。”
“他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怎么可能时刻清楚你的所思所想,你们在京城奏折里面所看到的盛世和你实际巡查下来,各处所见到的盛世,难道就一样了吗?”
路边的说书先生说起齐天王,路过的百姓们都会纷纷驻足。
庭渊拉着伯景郁站在人群边缘凑热闹。
底层的老百姓真的不在乎谁掌权,在他们的心目中,掌权者都是高高在上的,偶尔听到伯景郁所做的事情,都觉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