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3/4页)
第二天回程的时候,裴宴把村长和村支书捎上,捐款的手续得去山下县政府办。
县政府听到她要捐款都愣了老久,确认再三才给批了。
裴宴确认无误,干脆地划了五十万启动金过来:“大概什么时候能施工?”
昨天晚上全村都跑来招待她,唱啊跳的,马上寒冬腊月,早点修好,什么事都方便。
工作人员迟疑道:“这一层层审批下来,得等开春了吧。”
他们这偏僻地方,捐款修路头一遭,审批流程都不熟悉。
村长连忙道:“不急不急,能修就好了。”至于这几个月财神爷的货,他们自己两班倒,也要给运下去。
村干部们都打算好了,反倒是裴宴担心大冬天给他们干病了,想减少点订货量。
但这话一出,看村干部们那肉疼模样,还是稍微把减少部分减少了些。
从滇南过去宁省的路上,决定到时候多给点辛苦费。
如果说D市的村子跟外界交流还算多,那宁省的村子就更穷乡僻里,很多村民甚至不会说普通话。
裴宴跟唯一普通话说得还可以的村支书交流,得知他们这片村子主要产的是小麦,但因为没钱买太多机器,很多好土地只能放着。
裴宴咬着村里石磨面粉做的香喷喷的馍馍,这回更干脆。
这片村子的土路比较平整,不用怎么修。
至于没机器?这东西比修路便宜多了,捐起来不眨眼的。
村支书都没回神呢,裴宴已经叫上几个村民推出来地种得最好的,要他们一块下山选机器。
村支书一块被架上车,半路当中回神:“可是……老板,我们村里没面粉加工厂啊?”
这老板要的是面粉,不是小麦。
裴宴摆摆手:“外面市里就有几家面粉加工厂,我打算委托其中一家,专门用来加工你们这片村子的小麦。”
比起运输小麦,运输面粉更加容易。
最终成品供给整个集团肯定不够,但光是金玉楼,问题不大。
村民们挑机器的同时,裴宴去市里的面粉厂调研了一下,最后选择了一家干净正规的中型面粉厂。
村民将小麦送到面粉厂,面粉厂负责加工以及后续运输,裴宴给的利润比市场价要高一点,那边很干脆就应下。
这会村民们选好机器,裴宴买下去政府签好捐赠协议,他们才如梦初醒:“这些真送给俺们了?不是借给我们用?”
裴宴失笑:“不然怎么叫捐赠呢?”
村民们眼冒金光,看机器的眼神就跟看亲孩子。
村支书年轻,倒没下跪,只给裴宴深深鞠了一躬。
燕京。
走私集团的案子也终于开庭,这种全国性案件,向来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一审即为终审。前前后后开庭了一周,大部分头目都被判了死刑立即执行。
无数被他们祸害的家庭终于能够申冤,而罪犯落网,最辛苦的那些人也终于迎来表彰仪式。
裴宴人还在宁省,就接到叶警员电话。
她从不觉得这种场合和她有什么关系,毕竟比起那些时刻冒着死亡风险的警官,她也就是运气不好碰到几个案子,顺手帮了一把而已。
然而叶警员告诉她,她也接到了邀请:“小裴,你可是很大的功臣。”
如果没有她,他们无法因古董案找到蛛丝马迹,也没法找到那个那艘藏了不少线索的货轮。
几个认识的警员再三邀请,裴宴思索良久,还是飞回燕京,去了现场。
巨大的礼堂内最先举办的是对牺牲警员们的哀悼,极度肃穆,随后才是表彰的开始。
那些上台领奖的警员很多都有不小的伤,脸上带疤的已经算健全,落下残疾的也不在少数。
裴宴坐在靠前的位置,静静看着。
她到底不是警方人士,没法给什么功绩,但同样上台受到了表彰。
这种场合,媒体也无法进来,但能听到礼堂外遥远的闪光灯声音。
表彰结束后,警员们大多也没有太多喜悦。犯罪分子落网固然可庆,但付出的牺牲同样不少。
到时有些人过来跟裴宴点头致意,其中还有个有些眼熟的,似乎在南金玉见过的老人家,听人介绍,是国家博物馆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