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呼之欲出(第4/5页)
而从皇子们的角度,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建功立业在皇帝面前展示的机会,匡义军之乱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成功他们不仅能得到皇帝的另眼相看,更能得到文武百官的认可。
而且倘若他们把握机会,说不定就能将西南此次调来之兵收入麾下,如此再图谋西南那四十万大军便轻而易举了。
所以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凡有夺嫡之心的皇子必然都会不顾一切的争取。
孙子柏和苏瑾言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孙子柏问他,觉得会是谁能抢得这次机会,毕竟苏瑾言生在京城,他的身份想必跟那些个皇子们没少接触,即便离开了五年,对他们应当也有一定的了解。
皇子的实力,自然不能单看皇子本身的能力,更要看他们背后支持的势力,不过这一次着实需要一个自身实力过硬之人才能镇得住场,所以大皇子和四皇子想必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大皇子庸庸无为且胆小怕事,四皇子更是唯唯诺诺不招皇帝喜欢。
白家那个十皇子年龄又小,剩余的几位更是没什么地位,那就只剩下二皇子,五皇子和六皇子了。
这三位看起来,二皇子与五皇子实力相当,六皇子是最弱的,因为他的生父是整个后宫唯一的男妃,皇上对其平平淡淡,不偏不宠,最重要的是,因为其生父为男妃之事,六皇子颇受一些老顽固诟病,加之其父与祖父关系一直很僵,这就意味着左相一派并没有公开表态支持六皇子。
总之六皇子身份还挺尴尬的。
事实上,二皇子比苏瑾言年长太多,他们没有多少交集,倒是五皇子和六皇子与苏瑾言年纪相当,甚至比他小了那么两岁,刚好跟孙子柏差不多大,苏瑾言幼时便与他们接触最多。
在苏瑾言的印象里,五皇子从小骄纵,那是个从骨子里就极其倨傲之人,且他从小就被温家纵容,后来又有温家两位皇妃在宫里护着他一个人,这导致五皇子越发的骄纵跋扈,这些年他有些过于顺风顺水,似乎很少经历过大的风浪。
苏瑾言因此不愿与他多接触,虽然看得出来他已经尽量压低身段来接近苏瑾言了。
至于六皇子,他反而是跟苏瑾言接触最多的一个,他们曾经一度是好友关系,尤其幼时,苏瑾言意气风发走到哪里都是焦点,而六皇子则因为父妃的关系总被人诟病,他被皇子们排挤,甚至被世家公子们联合欺负,孤立。
所以幼时的六皇子就是个闷葫芦,他总是习惯性的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其他人却因此更加排挤他,尤其五皇子就经常欺负六皇子。
苏瑾言就是在他被五皇子带人殴打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从那以后六皇子就只会接近苏瑾言一人。
六皇子其实长得很精致,就是一双眼睛很是狠厉,不过在接触之后苏瑾言才发现,六皇子其实相当聪明,他几乎比其他皇子都要聪明沉稳,苏瑾言毫不吝啬对他的欣赏,而六皇子也欣喜于苏瑾言眼底的坦诚和纯粹,他没有在苏瑾言眼里看到任何的歧视或者排斥。
他们因此成为朋友,只是那时候的苏瑾言太过阳光耀眼,他的身边从来都不止一个朋友,于是随着他们逐渐长大,关系也就渐渐淡了,而他却不知道自己是六皇子的唯一。
在苏瑾言的印象中,那一直就是个沉默寡言且有些缺爱的人,所以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这人到底经历了什么,竟会在完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选择了加入夺嫡之争,至少在五年前他是没有这个意图的。
要知道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稍不留神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更何况他背后还没有人支持他。
但若论实力,苏瑾言觉得孙子柏该提防六皇子。
不过苏瑾言觉得,皇子的实力固然重要,可真正不可小觑的是那位让人捉摸不透的皇帝。
大尧的皇帝李永裕。
幼时苏瑾言见过他一次,只觉得这是一位和蔼可亲之人,他会毫无架子的揉揉他的小脸,说着“长得真精致“,“苏宴之真有福气”之类的话,然后转头对他大赏特赏,直看得一帮皇子们都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