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盛世曙光,垂垂老矣(第3/5页)
这一次图穷匕见,方才展露真正的锋芒之所在。
在以无与伦比的决心和意志之下,摊丁入亩的国策,也势不可挡的推行了下去。
哪怕如此强硬的态度,如果铁血的手腕,引来了无数的流言蜚语,王莽也根本不在乎。
夏朝立国之时,他受到的侮辱和诋毁可一点都不比现在少。
不就是被人骂一骂么?
当皇帝哪有不被骂的!
两年的时间,摊丁入亩的政策,已经真正施行。
当第一次税收的时候,百姓们会发现,其实所收税赋比之之前还要少上一些——那些少的部分,已经从别的富家大户那里取走了。
田产分等,数量也要分等。
数量越多的人,所需要缴纳的税赋也就越多。
王莽一旦开始做事,就不留任何的余地。
喜欢屯田是吧?
好,超过朝廷规定数额的,我让你入不敷出!
胆敢反抗、隐瞒的,正好派宗师过去一趟,给他们讲一讲什么叫做武艺二字。
五位自他国投奔夏朝的宗师,彻底成为了王莽手中的刀。
至于墨家?
那么残暴而不太道义的事情,当然不关墨家的事。
墨家主要负责探查隐田,接收民间的检举,毕竟墨者的信誉家喻户晓,甚至比之盘剥百姓的官府更为得到民众的信任。
双管齐下!
而公尚过,则是担任尚书一职,调动各级官员。
大方向是王莽在抓,而落实到实处,便需要他来操劳。
还好这种事情公尚过也算熟悉,毕竟当初的墨家,墨丘没有闲暇的时候,也是他来掌管。
相比于禽厘胜,公尚过并非是完全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那种人,但他做起事来也绝不拖泥带水。
曾经经受过刻骨铭心的绝望,所以更懂得把握住当下的道理。
三人携手,外加宗师,权利、道义、武艺,我全都要!
经过两年轰轰烈烈的改革,其间流血几多,也终于有了成效。
起码王莽可以拍着胸脯说出,五年前顾担曾交代给他的任务,他做到了。
夏朝的百姓,也必将因为此举而过的更好。
但这绝非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五年的时光,夏朝很多地方还依托着大月的旧制,这怎么能行呢?
接下来夏朝必然还会有一系列的变化,从根本性上将夏朝与大月区分开来,自此之后没有人会在夏朝怀念大月——乡绅地主,世家门阀除外。
在王莽心里,这些家伙不算人,隔一家灭一家,或许有冤枉的,但若只杀九成,绝对还有漏网之鱼。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要不断对那些家伙动刀子。
夏朝立国前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谁说他在位之时就不能做了?
那些家伙除了耍嘴皮子功夫编造些谣言之外,还能拿他有什么办法?
财富?
四国现在仍在供养夏朝。
权利?
他就是皇帝!
武力?
不好意思,现在夏朝所有宗师都归王莽管,唯一宗师之上的那一位,亦是和他关系莫逆。
被宰的时候,嗷嗷叫两声理所应当嘛,畜生被杀的时候还会叫呢,这一点也不妨碍它们的肉好吃。
当又一天繁忙的政务处理完,看到今年的税收之后,王莽脸上露出了衷心的笑容。
第一年施行的时候,局势尚且不够明朗,哪怕势如雷霆,亦有王八蛋敢挣扎反抗,欺上瞒下,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却不足以拿出来。
直到今年,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起码已经是王莽认为可以拿出来的政绩。
带着那上报的文书,王莽脱下龙袍,换上便服,让御膳房的准备了食盒,里面装载着好酒好菜,趁着夜色悄悄溜出了皇宫。
顾哥,五年前你交代的任务,今天,是时候给你一份答卷了!
推开熟悉的小院大门。
院中空无一人。
通常这种天色刚晚的时候,许志安喜欢躺在躺椅上休憩。
苍也会缠在他的身边听故事,小莹若是回来,会拿出灯笼在树下刺绣。
而顾担若是也在的话,也持着经卷默默研读。
但无论如何,院子里都该是有人的才对。
王莽心中一跳,原本脑海中的喜意像是被硬生生砍了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