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上疏、入京(第2/3页)

“好!”

看他答应下来,夏言转身到书房,拿了第二封信出来,“我当年在京师认识了一个同科好友,姓张名经,现下应该是兵部侍郎了。”

徐敏本来还不以为意,一听兵部侍郎,眼睛都睁大了,“这么大的官?”

夏言有些底气不足,“此人,官职太高。所以我与其相交并不多深,但脾气相投,这里是我们当日一起作出的诗,你拿着这份拜帖到他的府上求见于他,再拿出这首诗,说是我托你送此此奏本,大事可定。”

徐敏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并不贵重的信封,心里头有些怀疑,“伯父,不说小侄多嘴。几年前的一首诗,万一人家不记得了呢?万一记得也不愿意呢?万一……小侄找不到他呢?或者小侄赶路这段日子,人家受命离开京师,那又怎么办?”

言外之意,那可是兵部侍郎,您是啥呀?

忘记的概率更大一点吧?

夏言咳嗽两声,虽然这话……有些驳他的面子,但却是该有的考虑。

不过他为人方正,极少在官场上走关系、交朋友。

徐敏一看就明白过来,“行,反正随机应变,小侄到时候再想法子就是。”

出远门还需要银子,好在这个问题徐敏可以自己解决,他以往当知县公子的时候与县里大户关系都还不错。

虽说是人走茶凉,这时候他再上门肯定没什么好脸色。

但是他脸皮厚,没关系的,大事求不到,但当个万人嫌上门,求十两二十两银子还是可以的,人家出于往日情分以及打发他这个麻烦人的心思,大概都会‘慷慨解囊’。

但夏九哥知道其实这并不容易,以前是知县公子,现在却要上门当乞丐,这种落差一般人都受不了。

尤其也有那种只给二两银子的。

徐敏明明被人轰出来,但还是得挂着笑脸,并对他说,“人家说技多不压身,现在咱是钱多不压身。多一两都是好事。”

可惜九哥虽然有心帮助,但他的身家也很可怜。

好在这样‘化缘’化了一天之后,还真给徐敏化到了四十多两银子,再加上自己娘亲给的十二两银子,大约有六十两,所谓穷家富路,去京师还是得多带点。

来不及照顾自己那受伤的小心灵,更没心思去找自己被踩在地上的面子,徐敏在第二天便收拾行囊出发。

出发后进行了最后一次化缘,就是赵百户要了一匹马。

离别场景不必多提,他现在是一家人的希望,哭哭啼啼的更让人担心。

而且他与母亲都说此去必成,一个妇道人家,他讲再多困难干什么呢?那些其中的曲折她听不懂,

听了以后也睡不着。

却说两日后,一身商户打扮的他终于先到了成都府,京师太远了,他又没去过,这一路走,还得一路问。

而刚一进城,他便有一种进入新世界的感觉。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成都府已经成为周边区域的中心大城,谢丕巡抚四川期间,将四川城墙重新修筑一圈,并且在城内模仿京师,又造了一个不夜城。

所谓盛世,其中一个表现便是物资、商品等更加丰富起来了,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

且到了成都府他才发现,原来城内有这样的长距离运输服务,便是出马夫、马车将你送到指定的地方,当然,肯定要是大城,这样才容易一些,偏远地方那得出高价。

徐敏觉得这个倒是可以,可惜他已经有了马了,不过地图仍然需要,所以去购买了一份。

在这家店里,他还看到不少稀少的书籍,什么《四海图志》、《万国博览志》等等,甚至还有千里镜这样的奇物。

坐店的店家也不像他们县城铺子里的人根本不理你,而是主动走出来相问:“这位公子,不知您看上什么了?”

“喔,这个千里镜,真的能看到千里之外吗?”

“倒也不是,不过能看到一里地外倒是可以的,取名字嘛,是取其吉祥之意。而且,具体看多远,这与当中所用的玻璃材质有关。”

“玻璃?”

店家看他也不明白,便炫耀一番,“公子怕是不知,我大明自开海以后,与外界多有交流,这种制法是融合了我中华古法与罗马法,并由大明科学院研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