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动请缨(第2/3页)

彭泽深深震动,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最近浙闽两地要闹出这些事。

心里焦虑之下,他哀叹说:“圣旨一出,不止浙闽两省,大明上下皆会震动,而且事涉广大,这才刚刚开始浙闽两省官场已然如惊弓之鸟,真的到那一天,下官恐会激起民变!尤其东南乃财税重地,东南不稳,则京师不稳。却不知这是谁给陛下献的奸邪之策?下官非得要参他一本不可!”

这话说的有些重了。

王守仁赶紧向前一步,“济物公稍安勿躁。如今浙闽两地官场震动,乃是朝廷有意而为之。”

彭泽不解,也不认识王守仁。

王鏊说:“伯安是弘治十二年进士及第,原任兵部主事,此次浙闽之行,陛下钦点其为总督府参政。”

王琼上下打量了一眼这个年轻人,皇帝钦点?年纪轻轻竟然有这样圣眷。

“王参政请赐教。”彭泽拱了拱手。

“赐教不敢。只不过听过陛下教诲。刚刚济物公说东南乃财税重地,这些陛下自然也考虑到了。如今各地早稻收割已近尾声,大部分地方晚稻也该种下去了。陛下首先选了时机,也就是说开海的圣旨大约会等到九月、十月,晚稻收割、漕运北上之时才会颁布。这是其一。”

“其二,之所以故意让两地官场震动,甚至派帝师前来,也是为了震慑当地,换句话说,如果这个时候两地官场不震动,事后反而容易引起激变,现在震动了,而且震动越大就越不容易出事。因为他们知道,朝廷是要动真格的。”

彭泽能够明白,“这是狮子搏兔的道理,不过若是真的有变动呢?”

这事儿丰熙来解释,他是近臣,知道的多些,“江西、南直隶已经在储粮了。”

屋子里瞬间安静。

大家都是聪明人,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皇帝的决心已经到了固执的程度,你要乱,那就乱,我打得你乱了,然后运粮进来赈济灾民。

无非就是明年春耕晚了一点,今年的早稻、晚稻保证好就行。

这是一整套的连续措施,只不过,多少会有些冒险。

王鏊这个时候不可能一直花心思去解释,此时再辩论更加没有意义,于是他站了起来,“各位,左右就是这两三个月的时间,你们回府之后,各领任务。布政使安民种地,督缴税粮;按察使改轻为重,若遇有盗贼生发,相机调度,严行剿杀,无使滋蔓;都指挥使亦为至重,回去以后,考察将领,稽阅军实,操练兵马,稽察奸宄。一旦战守机宜,悉听便宜区处!”

“是!”

众人大喝出声。

“还有什么问题么?”

丰熙坐在轮椅上,使劲的往前推了推,“部堂,微臣不知道浙江如何,福建有宗族和官员相互媾和,所以有汀州府等五六府,皆有拖欠税粮的情形。”

所谓拖欠税粮,不是说人家顶着你的官威,说我们就是不缴,你说啥也没用。

而是以各种理由,一会儿说这边百姓不缴纳,收不上来。一会儿又说山路多交通不便之类的。反正就是这样推诿。

当地的人毕竟熟悉当地,

外来的人不清楚,人家说出一个本地的什么情况,你能咋办?

可这是大事。

也是皇帝的底线。

皇帝定好了,不耽误夏粮、秋粮。

但具体怎么不耽误,就是要具体执行的官员去做了,总不能什么都指望皇帝吧?

所以王鏊也立即引起了重视,“王中丞,浙江有这样的情形么?”

王琼回复,“浙江相对好些,有一两处也有拖欠,不过大概不是因为这件事。毕竟浙江听闻浙闽总督之设也才不久。”

“那么晚稻,你就要注意了。”

“下官明白。”

这样的话,也就是福建一省的事,至于后面晚稻什么情形,那就后面再说了。

但话说回来,福建解决的如何,浙江人是要看的。

于是乎王鏊、王守仁并福建三司使单独开始筹划解决。

问题的产生,大约也就是从丰熙来开始,京官、地方官互不信任,京官之前大获全胜,甚至发出警告,地方官明面上不敢再有什么动作。

但暗地里还是开始使绊子。

“限期缴纳,还是有几府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