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完成?我们的研究只是刚刚开始!(第3/4页)
瓦尔·克罗宁张开嘴想说什么,后来还是闭上了,他不可能胡乱的解释一通。
作为一个国际顶级的科研工作者,单单是内心里的骄傲也会支持他这么做。
瓦尔·克罗宁一问三不知。
能源部的官员没有得到任何答案,就只能带着气愤离开,离开前还指着瓦尔·克罗宁说道,“克罗宁先生,我个人建议……”
“你可以提前收拾东西了!”
……
当瓦尔·克罗宁确定会离开反重力实验组的时候,王浩正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参与着实验。
他们的研究方向就是确定强湮灭力场的特性。
这个研究相对简单,王浩主要工作就是看报告,而不是真正参与进去。
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就大体了解了强湮灭力场的基本特性。
其中最重要的特性包括隔绝热传导、湮灭光子、增加电子传导特性,以及对物质造成强磁效应。
在大部分实验验证结束以后,研究中心也完成了基础的实验报告,并把报告提交给了科技部,随后就投入到新的实验准备中。
新的实验就是把大型叠加第一场设备放置在高磁场的环境中,以便研究高磁场对于强湮灭力场作用。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高磁场环境的制造,那是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提供的技术和设备,但因为需要的区域过大,想要持续维持超大型高磁场环境很不容易。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一直都为此做着准备。
王浩也非常期待新的实验。
他们已经制造出了真正的强湮灭力场,在这个方向上继续研究,肯定会有很多的新的发现。
当公开了新物理现象以后,伴随的舆论不断发酵,再加上公开的内容比较少,有很多媒体记者过来采访。
王浩当然不会轻易接受采访,但考虑到影响力的问题,科技部的徐保功又来了,他一则是关注一下研究,二则也是具体谈了一下成果信息公开以及后续研究的问题。
在相关内容确定以后,研究中心联合科技部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地点就设立在西海大学边侧的会议楼。
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国内外很多的媒体记者。
会场内。
王浩坐在了最中间的位置上,他左右两侧分别是何毅和徐保功。
这样的场合里,何毅都不会受到关注,徐保功作为一名官员,即便是副部的级别都被忽略了。
主角,只有王浩。
最开始提问的是国内媒体记者,他们自然不会难为人,开口问的都是围绕‘发现新物理现象的意义’、‘研究有多么重大’、‘心情如何’等问题。
国外的记者就不一样了。
第一个站起来的国外记者,是一名留着大胡子的酚兰人,他直接问道,“你们的实验研究会不会公开实验细节?又或者是公开理论基础内容?”
所有人都看向了王浩。
如果一项实验公开了细节,或者公开了理论基础,想要复刻实验就不再是不可能。
王浩则是很淡定的摇头,说道,“我们暂时没有考虑公开有关实验的详细信息。”
另一个国外记者被点到,站起来提问道,“你们的成果信息中,对于灰暗空间的解释是强湮灭力场,还称之为新的物理发现?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其他研究团队制造的叠加力场边缘,不是强湮灭力场吗?”
这又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王浩和其他人讨论过了,就干脆直接说到了关键,“普通制造出来叠加力场,它的边缘具有一些强湮灭力的特性,但并不是持续的强湮灭力场。”
一句话,足够了。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持续性’特点,能够制造出持续性的强湮灭力,自然就是强湮灭力场。
只要把话说出去以后,其他团队也能够想到关键问题,但想要解决持续性问题可就太难了。
王浩研究了很长时间才得到灵感,他相信其他团队用的时间肯定会更长,甚至等他们已经研究透彻,都很难真正制造出真正的强湮灭力场。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重点就是公开‘持续性’三个字,也顺便解释了王浩所说‘叠加力场方向有个关键问题没解决’的话。
他可不是说谎故意误导其他团队,只不过之前没解决的‘持续性’问题,已经被他找到方法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