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重心(第2/3页)
在整个养殖基地另一件大事面前,魏涛的后退就显得微不足道,在旁人眼中,还夸赞他‘高风亮节’有远见,知道什么才是长远大计。
从养殖基地发展伊始,魏涛和刘大龙就达成了共识,等到一切走上正轨,给乡里是创造税收,创造就业条件,提供一些理所应当的贡献。对村民,则要将他们彻底拉到一个战壕内。
不是他们俩仁义,是这乃必行之道。
你看投资的时候行,你是恩人,你是大善之人,可你一旦赚钱了,再让这些村民以为我干我也行,事情就会必然的向着不好方向发展。
尽管魏涛和刘大龙用了很多兴隆乡的人,群众基础也好,但你必须要考虑一个事实,你心中觉得的基本素质,不一定是他们的基本素质,其中再有一些心思歪的好吃懒做之辈,他们会鼓动一些人,私下里搞串联,诸如钱都让别人赚了,我们辛辛苦苦只赚点辛苦钱,整个养殖基地,我们也能干。
类似的声音只要传出去,必然是扩散之势,也必然会形成坏事之结果。
两人都知道,所以也早就商量好了,待到步入正轨之后,拿出一部分的股份,分化出来,分给各个村,账目公开,以村为单位发放分红,让村民们看到账目,再到村里去领取分红,使得整个生意,变成大家的生意,不再是单纯给被人打工,而是给我们自己干,还能领一份工资。
一直到四月末,这件事才算是完完全全的处理好,魏涛和刘大龙也成为了兴隆乡村民眼中的‘当家人’。
‘天然居’刨除在外,采摘园也刨除在外。
剩下的养殖基地,蔬菜大棚,开春后用来种菜的土地,这些规整为一个公司名下的产业,其中家禽类养殖,从公司内分出来,跟诸多农户家养的部分,再单独成立一个家禽养殖场。
前者,魏涛和刘大龙各占30%股份,乡里‘投资’占10%股份,剩下的30%,按比例分放到各个村,至于村民如何占比,村里研究完以后登记造册,公司内部归档。
后者,魏涛占10%,刘大龙占50%,其它比例不变,刚开始村民们还好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单独分开,这一看才明白,原来是两位老板的投资比例不一样了。
已经参加了几次洽谈会,与兴隆乡紧邻的东顺乡,看到两位老板的租地行为,已经蔓延到了站在自己土地上肉眼可见的区域,这小一年,兴隆乡吃的饱,大会小会上都受表扬,不就是传统产业之外,又多了这么一个招商项目吗?
我们也来做。
操作了几个月,效果一般,他们又将视线盯在了刘大龙的身上,‘天然居’找人介绍一下,去吃几回饭,刘大龙对各位领导是态度很好,对于一些想要招商引资的意向,也都表现的很感兴趣。
锁定兴隆乡,必定会受制于兴隆乡,两个地方,那可回旋的余地有了,可操作的空间也随之大了很多。
魏涛在这件事上,也表现的很积极,相比较于朱峰、乔新华这种时代印记下的不得不为,能够搭上官方渠道,那才是未来做生意的首选。再忙,类似的事情他都表现的积极。
投不投资的先不说,魏涛和刘大龙以公司的名义,先给东顺乡的小学捐献了三百套的课桌椅。
个人社会形象的树立,非是一朝一夕,临时抱佛脚几乎没有什么作用,需要常年日积月累。
拍个照片,拿个锦旗,得个奖状,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魏涛在旁人眼中显得‘很虚荣’的照单全收,而对于任何一个接触到的官方人员,哪怕是很基层的,他也都表现出对人家十足的尊重,认真结识每一个人,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认真去结交。
在当前这个时代,你如果主动一些,对方十有八九不会抗拒,而一些私下里的吃请之后,魏涛会选择对口的事情,请人帮忙,事情肯定不会很大,为表感谢,再多联系,私下里送礼,将彼此的关系更拉近一些。
阎王好过,小鬼难缠,你做实体生意,避免不了会在日常生意往来之时,遇到一些沟沟坎坎,找对人用对人,可以很简单的处理,而这些人脉,魏涛要比刘大龙看重得多,后者,更看重头头脑脑。
从二月末到四月末,可能也就公司的财务能知道六七分,毕竟魏涛的钱不是从一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