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心思各异(第2/3页)

前面已经讲过,这个年代的军人,往往都没什么文化,大字不识几个,这样蒙昧的人,其实对于作战,对于当兵都没有什么正确的认知。

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从军最关键的一个诱因就是能够吃饱饭,有两个钱花一花。

毕竟,这个年代人们赚钱的途径还是很狭窄的,手里的田地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大户掠夺,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人更是占了一大半。

那么,当兵作战虽然危险,但却是可以填饱肚子的一大途径,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人们的思想也没有那么超前,也不会想的那么长远,只要能维持住眼前的生存就足够了。

当兵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总比去做矿工、徭役要轻松的多。

于是,这也可以看出,在两个方面,要提升这个年代士兵的作战能力,有很多的困难。

一个是,他们的理想就不高远,也完全就没有这样的细胞,因为文化素养有限,这让他们的基本战斗力就和现代的军人无法相提并论。

你看,连基础的教育都没有接受过,你和他探讨什么家国的理念,什么保家卫国之类的事情,他们根本就听不懂。

他们只知道,当兵扛枪就要拿钱。

所以,在古代,克扣军人军饷可是相当严重的一件事,绝对不可原谅。这也会直接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毕竟,这个时候很多士兵都只是临时招募来的,他们为国效力为的就是赚钱。

和他们灌输那些家国观念,那些国家大义,也根本没有用处,他们也听不懂,就算是听懂了,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这就好像,相比之下,在古代的冷兵器作战当中,唐军的作战能力已经是最强的了。

这其中,当然有唐军兵强马壮的优势,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正是唐军人心齐。

大唐那个时候是地表最强国家,绝对的王者,这一点不只是在周边国家之中有共识,同时也深深的刻在了唐人的心中。

他们都知道,当时的长安就是最繁荣的都市,而当时的大唐就是世界的中心。

这不是唐人自夸,也不是唐人的妄想,这是活生生的事实,那个年代的人,不管是南来北往的客商,还是那些周边国家的人民,哪一个不认为大唐是心中的仰望?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唐人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非常自信。

这种自信心不只是表现在普通唐人的心中,当然也深深根植于唐人组成的军队当中。

于是,在这股自信心的照耀之下,唐军自然是所向披靡的,他们知道,他们是在为一个光荣与荣耀的国家在奋斗。

不必其他人鼓动,他们就有这种动力去维护一个国家。这足以达到现代教化的作用。

二则是,这个年代的士兵,往往都没有参加过正规的训练,所谓的训练,王谧初到晋末的时候也仔细的观察过,那根本就不能算是正经的训练,其实只是一种临阵磨枪的行为。

比如一个步兵的战士,他大约只需要学会射箭、跳坑、使用长枪就可以了。

什么单兵作战能力,什么战术战略,没有的,都没有的。

那些训练根本就没有一个计划,也更不用说一直持续下去,每天都按时操练,有一定的考核,还有一定规范了。

没有的,根本就没有的。

这个时代的人,其实不只是这个年代的,就算是到了已经有初级火器的明朝,对于士兵的管理和日常操练也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一定之规可以遵守。

实际上,为什么各个朝代的士兵的战斗力都无法得到根本的提升,最关键的就是没有树立那种理念。

既军队管理也是一项需要精细化、制度化的工作。

而实际上呢,这个时代的军队,基本上都还是被将军个人管理的势力,如果将军勤快呢,那么操练也好,管理也罢,都还能走入正轨,有那么一个模式。

可是这种东西,也只是,这个将军有要求,那个将军就没有要求,完全的因人而异。

而从朝廷上来讲,他们也没有一个严格的考核标准。

只要能打胜仗就可以了,管你这胜仗是怎么来的呢?

于是,既然样样都欠缺,士兵们的作战能力也就无法保证,如何提高,并且巩固他们的战斗力,真的是一个极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