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闯关东、下东洋(第4/4页)

在这边启动“援琉”之前,首先圣旨天恩就先发往琉球。以台东公为首,琉球大小地方寨主,一口气将选近百子弟到大明进学,将来归国为肱骨之臣。

而薛翰在台湾上“练兵”一趟之后,又定了下来在台南澎湖一带新设市舶司。

将来的大明东面,一张海商新商路网的规划初见雏形。

有这个新市舶司,吕宋、琉球通往大明的航路,自然是以之为重要节点,无需走更远的海路去广州、宁波。

去朝鲜,北方百姓也许还心有顾忌。安土重迁在北方更甚,但浙江福建广东山多地少,千百年来本就不知有多少人下南洋、迁徙到大小海岛。

现在大明要远征倭国、根除倭患,丧尽天良的倭贼竟率先为大明准备了一个几乎被破坏到极点的琉球。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以邻为壑,让大明自琉球远征过去的大军不得不面对这个巨大困难。

但大明开海禁已经多年了,大明海商们尝到海贸甜头更是已经不知多久。

利益驱使之下,沿海四省都躁动了起来。

“你家不是有四个儿子吗?去一个!我家老爷说了,去了包管给找个媳妇,开枝散叶不在话下。最主要的是,月银五钱,三钱给你,两钱给他在那边花用,还管吃住,有什么不行?”

最先行动起来争取更多人力的,就是那些消息最灵通的海商派出去的掌柜、管事。

开玩笑:去了之后能从蜀王手上分到多少重建蛋糕,就看能带过去多少人力,能办哪些事!

当地的人?那除了有把力气能用用,办事哪里比得上说话能听懂又服管教的大明百姓?

海运的兴盛让将来往来的频率和风险都降低了,大明海商是会算账的:现在能把坑占住,将来在琉球就举足轻重!

琉球本有十余万人丁,现在风云突变,沿海诸省即将酝酿起一轮数万汉民下东洋。

这只是开始,让这一批海商更加期待的,是国土远远要更广袤的东瀛!

先到先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