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故人
“启禀都督,姚襄在大岘山列阵,石琨逃窜,三千晋骑前来支援。”
“再探。”
“领命!”斥候跨上战马,便急匆匆而去。
李跃带着亲兵上前查看。
大岘山脚下,步骑林立,加上晋军,至少四万人马,骑兵分列左右两翼,步卒竖起大盾和长矛,仿佛山脚下凭空生出一大片芦苇林,一副玩命的架势。
“兵法有云,勿击堂堂之阵也!”李跃一点都不着急。
姚襄南下,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现在就开始玩命,后面的路怎么走?
至于那些部众,推着鹿车背着粮草,驱赶着牲畜,一天下来,走不了多远。
李跃让士卒列阵,就这么静静的对峙着。
不过对面左翼一支骑兵冲出,一看其精良的装备便知道是晋军,银白铁甲,手持长槊,人皆双马,精神抖擞,冲到阵前,耀武扬威。
江东掌权的士族们虽然拉垮,但士卒绝不弱,基本都是北方南下的流民。
二十年后,名垂史册的北府军就是以这群人为基础建立的。
战略上可以藐视对手,战术上则要重视起来。
这支晋骑泼风一般冲上来,在一射之地外反复试探,耀武扬威。
身边的张生野指着敌军道:“都督,这人……这人似乎是孟、孟头领?”
李跃一愣,一时没反应过来。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豁然发现一道熟悉的身影,脑海中诸多回忆纷至沓来。
当年就怀疑他南下投晋了,没想到在此能遇上。
“哈哈,这就好办了,派人去联络孟头领,此番必获全功,姚襄、石琨、荀羡一个都跑不了!”张生野是当初黑云山旧部,自然认得孟开。
真的有这么简单么?
李跃心中五味杂陈,自己在中原站稳脚跟,开创了一番基业,声名远扬,他却一直不来投,也不知发生了什么。
如今大战正酣,他却率军上来,不像是能劝降的样子。
孟开的性格,李跃心知肚明,要投奔自己早就投奔了,不必等到现在。
不过看他精神抖擞的样子,应该在南边过的不错,李跃稍觉心安。
当初他出走,是因为与薄武所部水火不容,留下来,就要带着自己与薄武火并,没了乞活军的支持,李跃未必能走到现在。
“不必了,他并非反复无常的小人,要投我们早就来了。”李跃挥了挥手。
情分李跃记在心中,但私情是私情,大事是大事,不能混为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抉择。
他选了这条路,也就注定会在战场上刀兵相见。
孟开耀武扬威了一阵,见黑云军没有营垒森然,无懈可击,也就退下了。
而他背后的姚襄也不傻,抓住机会,列阵向大岘山退去。
狗急了还会跳墙,姚襄大军士气还在,李跃也懒得陪他玩命,眼看天色差不多了,令士卒原地安营扎寨。
这时崔瑾率民夫送来粮草。
李跃将见到孟开之事说了出来。
“兄长这是何必?”崔瑾一阵叹息,旋即又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他既然归顺江东朝廷,必不会背叛。”
嘴上虽然都不说,心中其实都明白。
孟开这个时候回来,也不可能立即身居高位,三年多不见,物是人非,以他性格,未必会低头。
崔瑾感慨一番,很快恢复正常,天下形势正处于关键之时,乱世之中没那么多时间矫情,孟开还活着,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也就足够了。
“段勤在平原攻城略地,声势颇大,将欲席卷渤海、乐陵等郡,不可令其坐大,属下请求与贾太守一同讨伐之。”
“段勤不可不除!”
手上万把人就敢称帝,若是席卷平原、乐陵、渤海三郡,成了气候,会变成兖州的心腹之患。
商谈了一些军务,崔瑾也就拱手告辞了,不过临走前,忽然转头道:“若……若兄长战败,还望都督留他性命。”
李跃点点头。
崔瑾没有耽搁,连夜返回广固。
翌日,大军重新起行。
远远就看到穆陵关上黑烟滚滚、烈焰冲天。
穆陵关本就残破,守肯定是守不住的,放火只是为了迟滞黑云军的追击。
但大火终究会熄灭。
一个时辰后,火势渐弱,被前锋营掘土盖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