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汤显祖考申论(第2/3页)
即使是前一百名的甲类进士,也需要完成见习期,还要通过选调考试才能成为七部五寺两监的正式官员,接下来还有漫长的升职之路,才有可能做到文管体系的高级官员。
而且东南已经明确取消了包括现任官员在内的,进士、举人、秀才的免税免役特权。
但是喜的是如今整个东南的官制初设,到处都缺官缺人,苏泽又扩大了各级官府的编制,增加了进士录取的人数。
如果考不上进士,还可以去考国子监,完成国子监的学业也同样能够进入官僚系统,就是需要耽误更多的时间学习。
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做吏员,也有从吏员转为官员的上升途径。
这和以前大明只有科举一条路,所有人都去卷科举不同,只要是肯读书肯做事,反而更有出头的机会。
因为还有后面的选调考试,所以进士考试取消了殿试,只考一场贡试,就在南京贡院内举行。
考不上贡试的还可以参加五月份的国子监入学考试,又或者报考各省七月份组织的吏员考试。
如今齐聚在京师的读书人,都准备留在南京好好备考,争取抓住这一次的机会。
之所以这次科举这么卷,还是因为苏泽对乡试和县试体系也进行了改革。
取消了免税免役的特权,考上秀才也能直接出来当官了,所以苏泽干脆大大增加了乡试的通过人数。
但是和以前一样,只有县试的前五十名,才能进入县学学习,这些县学生会进行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县学学习的县学生可以领到禄米和文具的补助,可以安心脱产学习,完成学业之后还会发结业证书。
县学生和其他秀才都可以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举人人数也大大提高,同样是最优秀的举人可以进入府学进行脱产学习。
所有读书人都明白,一旦县试和乡试的改革开始,很快秀才和举人就会不值钱了,今年如果考不上进士或者监生,那明年就会更多的举人来一起卷。
按照苏泽的设计,以后县学就相当于初中文凭,府学等于高中文凭,国子监则相当于大学文凭。
礼部也在逐步增加各地县学的数量和府学县学生员规模。
实际上随着大量工坊的出现,不仅仅是官府,工坊和商行也需求大量能写能算的人才。
识字能读能写的还可以选择进入东南新军,东南新军也有一套相当完备的晋升体系,在东南军人的地位也很高。
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的思想,让最优秀的读书人还是更愿意进入仕途,这一点即使是苏泽穿越前的那个时代也没能改变。
苏泽能做的,只能给识字人口提供更多的选择,毕竟有选择总要比没选择好,让那些卷不过科举的读书人也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东南就能凝聚更多的人心。
四月六日,南京贡院终于打开大门,十五岁的江西临川举人汤显祖,排着队进入贡院。
汤显祖出身于江西临川的书香门第,他十四岁就中了秀才,次年就考上了举人,然后就是东南大军进入江西。
科举走了一半,头顶上的天就换了,不过汤显祖倒是很早就接触了苏泽的文章,他对于苏泽所写的《牡丹亭》《南柯梦》非常痴迷,后来也认真钻研《三经新注》,听到了南京要开科取士的消息,过完年就赶往南京参加这一届的贡试。
十五岁的举人无论是明廷还是东南都是非常瞩目的,教育大臣申时行看到年轻的汤显祖,也对他微微点头露出鼓励的笑容。
汤显祖虽然不认识申时行,但是身穿朱红色官袍被众多官吏簇拥的,肯定是东南的大员,汤显祖也回以一个感激的笑容。
虽然已经极力改善贡院的条件了,但是这么多人挤在一起考试,环境再怎么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南京贡院的考棚里还是配备了鲸油灯和火柴,还有提供热水的保温铁桶,好歹不用顶着蜡烛吃着冷食考试了。
汤显祖铺开油墨飘香的考卷,果然和经义有关的题目都是出自《三经新义》。
汤显祖更有底气了,这一次的考卷题目也都和东南新出版的书籍一样,都加上了句读来隔开句子,这大大加快了阅读的速度。
而且东南的这次科举也不需要再背大明那一套厚厚的避讳名单了,再也不会因为不小心写到避讳词句而被黜落,这也给考生和阅卷官减少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