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吕林翁婿的摊牌局(第3/4页)
这跟卖友求荣有什么区别,末将请主公三思。”黄忠语重心长的劝道。
“黄将军所言甚是,我会细细斟酌的。”说完,刘琦有些失落的转身离开。
刘琦当真也是没什么立场和原则的人,让黄忠这么一说,他竟然就真的动了放过刘备的念头。
当然,最大的忌惮还是张飞与关羽,黄忠是唯一能与他们一战的人,他不参与进来,万一到时候起了正面冲突,这两人可都是号称能在千军万马的阵营前斩将夺旗的人,刘琦担心荆州刺史的位置没坐上自己就身首异处了。
不过,等在议政厅内的魏延可不这么认为,“公子啊,先前有安丰之战,阳安山一事又让黄太守对公子误会颇深,而偏偏黄太守又深得林司空欢心,孙家满门被灭这件事已经可见一斑。
如今,贾太常有心援手于公子,不拿出点诚意来,公子让贾太常如何向林司空开口呢?
他甚至会怀疑公子的诚意啊。
他刘关张再是骁勇也终究是三人而已,只要公子将他们三人诱来临湘,到时候喝个伶仃大醉,两厢府兵数百,如何杀他们不得?
用他们的人头换荆州刺史,保公子无忧,这是公子最后的机会了,切不可错过呀!”
刘关张死了,刘琦功劳会大很多,他魏延的功劳也会更大。
最重要的是,魏延觉得以刘琦手头上的兵力,杀刘关张就跟捏死一只臭虫这么简单,又不是非他黄忠出手不可。
反倒是刘琦这种性格,不仅摇摆不定,而且缺乏魄力,难成大事啊。
刘琦思来想去一番,贾诩已经明确说了就是要他刘关张的首级,偏偏这又是能力范围的事情,如果办不到,到最后就算投诚过去了会是什么结果还真不好说。
“那好吧,我这便书信一封,就说是有政务要与他商议,到时候且看他来人几何,我再伺机而动。”
刘琦有些惴惴不安,如果来的是刘备还好,关羽张飞都来的话,那不把他们灌醉是真的不敢动手,这两人的气场就不是刘琦能遭得住的。
“那末将便预祝公子功成,届时朝堂之上贾太常只会为公子争取荆州刺史一职。”
魏延又从怀里拿出一张帛布,“噢对了,这是贾太常令人送来的天子密诏,请公子过目。”
刘琦接过阅览,正如魏延上回所说的那样,无非就是痛骂刘备不当人子与曹操勾结,密令新野县令刘琦将其擒杀。
有了这封密诏,自己在道义上就站得住脚了。
同时,也侧面印证了贾诩不是在给自己画饼,刘琦脸上的惶恐退去了不少。
“公子,我待久了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怀疑,末将就先回江夏静候公子佳音了。”魏延拱手后便转身离去。
看着魏延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的密诏,刘琦脸上浮现一丝涩笑,他感觉自己这半辈子都是被裹挟着做事,就没有一件事是真正从心所欲的。
可事已至此,已经没有选择了。
“五百人,应该够了……”刘琦喃喃说完,便把密诏收入了怀中。
……
荆州,襄阳城,蒯府。
蒯家兄弟手里都拿着一份天子赏格,神情有些复杂。
“异度,你有多久没见着德珪了。”蒯良询问道。
“有一段日子了,主公担心荆州文武抱团叛离,每次我们见面,主公就会出现,那还见什么呢。”
蒯越苦笑了一声,“不过先前德珪上表痛斥吕林那件事,以林墨的城府心术肯定明白不过是受到了主公的威胁罢了。
所以才会有这份赏格吧。”
蒯良点了点头,深以为然,“这份赏格来的确实恰到时机,等同于让德珪又重燃了投奔的希望,毕竟他的手下可是有八万水师,主公怎么监视也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风。
更何况,整个荆襄大地,除了德珪,也就仲业能带水军打仗,可仲业在水师里的威望远不及德珪,想来这也是主公不敢替换德珪的原因吧。”
一开始让蔡瑁上表指责吕林,看起来是可以完全断绝了蔡瑁的投敌心思,事实也确实如此,上表之后,蔡瑁就知道这条路已经被彻底堵死了。
可现在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这份赏格上写的非常清楚,只要你拿了这份赏格来投奔,过去的事情那是既往不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