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莫愁(第3/5页)
“若是你姐夫和陛下同意,以后给孩子,就起名叫‘庸’吧。”
张氏不知道求到了什么签,悠悠地叹了口气,似是放下心来,说道。
张安世闻言怔了怔,道:“朱瞻墉吗?”
老朱家的第三代,前两个字自然都是定下来了的,最后一个字也必须是土字旁,对于嫡长子,肯定是皇帝亲自定这最后一个字,但对于嫡次子,这种权力就默认交给父母来定了。
而张氏对于这个尚未出世的儿子,唯一的期待,便是他能遵循中庸之道,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生。
然而这个孩子尚未出生,就注定不会那么平安了。
二人在侍从的护卫下,准备亲手送上香油钱,却见方才紧闭的大雄宝殿这时忽然敞开,情形有些吊诡。
一袭僧袍的老和尚端坐在蒲团上,双手合十低声念诵着什么,在他面前,摆放着的是一张供桌,上面摆满了物品。
在供桌两侧的蒲团上,站着五个和尚,其中一人头埋得很低。
老和尚闭着眼睛,从五个和尚的表情上看,嘴里念叨着的经文仿佛充斥着无穷无尽的魔力,令听者沉迷其间,忘却了时光流逝。
虽然张氏姐弟没听出什么门道,但是还是不自觉地顿住了脚步。
“你入门时的誓言,还记得吗?”
在寂静的大雄宝殿里,老和尚的目光落在了那头埋得很低的年轻和尚的脸上,缓缓问道。
年轻和尚恭谨的垂着眉毛,说道:“弟子记得。”
“若是做不到,又该如何?”
“您便把我逐出门墙,还于俗世。”
老和尚微微眯起眼睛,似是有几分不显山不露水的怒容,又似转瞬间恢复平常,他道:“那,你现在做到了吗?”
年轻和尚默默地摇头,张口还想要说什么,但第一个字还没吐出来。
“够了。”
老和尚打断了年轻和尚的话语,淡漠的道:“你已经辜负了为师的期望,为师就算再怎么惩罚你也毫无意义……你走吧,离开这儿,永远也不用回来了。”
老和尚的话语让年轻和尚怔住了,半晌,才回过神来,他看着老和尚。
“师父!”
年轻和尚猛地扑通跪倒在老和尚跟前,道:“师父,我求求您了,让我留下吧!”
然而,老和尚接下来的话语却如同冰锥般刺穿了他的心脏。
“你与我佛无缘。”
年轻和尚闻言愣在原地,呆若木鸡,喃喃道:“为什么,为什么……”
他问的不是自己为什么会被逐出寺庙,而是为什么自己会犯下那样的错误。
“阿弥陀佛。”
老和尚口宣了一句佛号,道:“缘起缘灭,皆是天意。”
旁观了一场的张氏这时候却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师,这是为何?”
老和尚不打算破戒说谎,又不忍断了弟子可能的前程,只是摇了摇头。
待到张氏等人敬上香油钱,回到正门,与等候在外面的婢女宦官汇合的时候。
只见这年轻和尚正赤着脚站在雪地里,连双鞋也没有,背着包袱身着单衣,踉踉跄跄地下山而去。
方才张安世打听过了,这人却非是犯了什么大过错,甚至不是他脑补的那些求子戏码,而是犯了酒戒,只不过律宗规矩森严,故而不容他。
张氏这时候刚给腹中的孩子求了签,心情正好,此时犹疑刹那,还是吩咐道:“这和尚倒是可怜,府里缺个给佛龛敬香的,问他愿不愿意去。”
那年轻和尚听了下人传话,哪还有不乐意的道理?连连应允,却是觉得自己撞了大运,遇了贵人。
于是一行人回大皇子府上的时候,就多了一个人。
可张氏姐弟却不晓得,一时心善,却会在不久的将来,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
……
不过此时南京城里的姜星火却并未寻到人,及至问询于仆童,方才得知,曹端、高逊志、孔希路三人,竟是往莫愁湖上看雪去了。
哪里看雪不是雪?姜星火摇摇头,也只得忍痛翘班半日,往莫愁湖而去。
此时,莫愁湖上,湖畔楼阁。
莫愁湖位于秦淮河西侧,与秦淮河水相通,乃是仅次于玄武湖的第二大湖泊,有“金陵第一名胜”的美誉,若是历史线没有被扰动,再过些年朝廷北迁,这座湖泊就将成为魏国公府的私人财产,不过眼下却是公共区域,周边有亭台楼阁十余座。